向陶渊明《桃花源记》学点写作知识(2)

时间:2021-08-31

  二、巧妙的构思

  作者描写桃花源境界时,采用的是回旋环绕,层层深入、引人入胜的手法,而不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开始写一条溪流(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接着写桃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紧接着是一座挡住去路的大山(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再仔细一看,山上有一个山洞,钻入这个仅仅能容一人通过的洞中,再行十余步,眼前突然豁然开朗起来。这种描写手法给我们的感觉是充满了神秘与期待,就是说什么事情的发生都是无常的,都是出乎意料的。文中的溪流、桃林、芳草、落花、高山、洞口等等依次出现,其实是作者为桃花源的隐蔽幽深所做的过渡性描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在进入桃花源后,作者的描写也是层次分明,由远及近,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先写田园的风景,然后再写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境况。从幽静的田园风光一直写到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同时,作者巧妙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式的曲折手法,将桃花源的隐蔽幽静、溪水萦绕的迷宫殿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浑然天成;接着以“忽逢桃花林”、“豁然开朗”的神来之笔,把移步换景所见之桃花源的恬静生活,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与视觉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读者的心境随着跌宕起伏的笔触,不由自主地随之波动。当你踏入桃花林,带给你的是惊喜若狂;待你走到林尽水绝,却让你心生疑惑;等你钻入桃花源发现一个没有税赋、没有战乱、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的地方时,它使你瞠目结舌;当你再去寻访这个境界时,它又是扑朔迷离。这种复杂的情感变化,恰如其分地映衬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这种曲折回环的行笔告诉我们,写作最忌讳的是把答案或者说结果一览无余地呈现给读者,好的做法是用“设置悬念”等手法来渲染烘托,通过步步牵引,层层地铺开,到最后才把“包袱”抖开,让读者的感情经历和你的行笔走势相合拍,紧紧地吸引住读者。  三、完整地写人

  偶然闯入桃花源的“渔人”是一个懂得自然审美、喜欢观赏风景的人。他虽然是个职业渔夫,但他也有发现美、追逐美的猎奇和自由。正是这种执着的脚步,坚定的目光,才将那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不褪色的风景。在那个动荡、黑暗、贫弱的社会中,物质的“鱼”固然重要,但精神的“花”更不可缺少。武陵渔人饿着肚子,忍着干渴,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成全着我们的梦想,使我们有幸见识桃花源的缤纷,桃源人的质朴以及那片土地的温情。但需指出的是,武陵渔人身上也存在着很严重的做人缺陷:人家好酒好菜招待你,不求回报,只是希望你不要把来这儿的事告诉他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多么微小的要求呀!但是他不守承诺,径直走向官府邀功请赏,以求一官半职。

  他是一个优点明显,缺点也赫然的人。联系我们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好人无可挑剔,宛若神仙;写坏人,一无是处,定能打入十八层地狱。这种极端、片面写人的思维方式显然是不对的,需要我们纠偏和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