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那支篱边摇曳的菊(3)

时间:2021-08-31

  他的第一任职务是江州祭酒。这是一个州里负责礼仪的文职幕僚,没有什么权力,只是在场面的繁文缛节上精心应酬的小吏,加上出身庶族,屡遭白眼,陶渊明深感“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也就是自己感到不能不适应做这个小官儿,不久,自己主动辞职回去了。

  是什么不适应呢?

  这时的陶渊明已经是一家之主,虽然有第一次求仕的无奈而返,但是,乡间毕竟不是他久留之地,为了全家的生计,也为了他心中尚难泯灭的英雄情结。

  去留犹豫之间,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没去就职,开始像以前一样“躬耕陇亩”,向田间取食。但是,陶渊明毕竟不是农民出身,很快日子过得一塌糊涂,缺吃少喝,自己也弄了一身的病,生活陷入了困顿。

  不久,陶渊明投身地方军阀做镇军、建威参军,也就是地方军中的高级幕僚,这样,他的壮年的命运就和两个重量级的人物——桓玄、刘裕——紧紧联系在一起。

  桓玄当时做荆州刺史,控制着长江中上游,为东晋西部门户的守门人,实力雄厚。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陶渊明到荆州,投身桓玄门下做参谋。

  桓玄野心勃勃,正时刻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陶渊明了解内情后十分震惊。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合谋,做这个野心家的爪牙。他在诗中表明了这种心迹:“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有悔恨之意,怅然之叹。同时,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叹息——“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恰巧,隆安五年(401年)冬天,母亲病逝,陶渊明辞职奔丧回家。

  母亲突然病故, 让陶渊明险些蹚入污水的脚,意外地收了回来。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攻入都城建康,夺取军政大权,第二年,他又废去晋安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楚,天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