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那支篱边摇曳的菊(2)

时间:2021-08-31

  外祖父家藏书多,陶渊明装了一肚子经史子集。陶渊明的血管里毕竟还奔流着乃祖乃父的血液,因而很看重祖辈的殊勋伟业,尽管受他的外祖父影响很大,但是,少年的陶渊明还是斗志昂扬的。所以,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在他的身上都打有鲜明的烙印。

  青少年时期的陶渊明,可不是淡若秋菊,而是一只雄鹰。“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就是陶渊明的志向,志在四海,豪气冲天,恨不得像他的曾祖父陶侃那样,一刀一枪搏他个名垂丹青。

  所以,鲁迅先生评道,“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鲁迅透过历史的时空,看到鲜活的青年陶渊明环视周遭,搏击长空的壮志。

  二不愿折腰的壮年

  陶渊明出山求官已是29岁的“大龄青年”。

  东晋是“门阀士族”当权的王朝,他们的子弟一出生就是人上人,就可以承袭爵位、官职,国家重要的权力都被他们所把持。“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氏族,是东晋最具权势的士族大姓。

  陶渊明的三代祖辈虽然在地方担任过显赫的职务,但是,由于他的庶族出身,门第低下,很难进入王朝的上层社会,这也就注定了陶渊明求仕的历程充满了艰辛。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期,也是强者擅权,“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风云激荡的时期。无疑,这样的历史时期外出求官,也增加了很大的危险性。他本来是怀抱“大济苍生”宏愿豪迈出门的,但是,现实让他很快遭到了迎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