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四海与丘山》阅读附答案(3)

时间:2021-08-31

  【读·悟文化】

  17.儒家主张“济世安民”,道家崇尚“自然平和”。陶渊明是“儒”?是“道”?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8分)

  【儒家情怀】“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实验搞得轰轰烈烈。正是:……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 ——一梁衡

  【道家风骨】“(陶)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鲁迅

  参考答案

  1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12. 因为(他的)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起用(他)担任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官回家了。

  13.(1)身世(姓氏籍贯和家境);(2)仕途经历;(3)作品特色;(4)文学地位。

  14.“志”的具体内涵是:心怀为国为民、大济苍生的愿望;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喜欢读书、饮酒、写文章;厌恶黑暗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自由自在、率真自然的田园生活。

  15.(l)能从“草木长”、“树扶疏”、“微雨”来、“好风”俱等普通的自然现象中体味到自然之乐,(2)能从“众鸟欣有托”想到自己也有居室而感到快乐;(3)能从“既耕亦已种”、“摘我园中蔬”等普通的劳动生活中体味到耕种之乐;(4)能从“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等普通的生活中体味到交友之乐;(5)能从“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等普通的读书生活中体味到阅读之乐。

  16.(1)能丰富文章内容,使对陶渊明的介绍更全面;(2)能更好地突出陶渊明某一方面的特点,(3)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4)能使行文比较活泼,语言文白相间,古朴典雅,增添文章的形式美。

  17.示例:陶渊明是一位融合了“儒家情怀”和“道家风骨”的文人。起初,化心怀大济苍生之愿,后因社会现实逐渐走向平和宁静(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的田园生活。文中写他“猛志逸四海”,多次投身仕途。梁衡也提到他想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这些都表现了陶渊明心怀天下,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儒家济世情怀。后来,他终因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坚决辞官、荐返田园。从田园生活中体味到快乐,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如鲁迅所说的那样,穷到衣服破烂不堪还在悠然地采菊;也如《归园田居》(其三)所写,他在南山下耕作,虽然辛苦,仍陶醉于田园生活。总之,他从满怀儒家的济世情怀走向看似洒脱的道家风骨,这也是中国很多文人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