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陶渊明的隐逸生活(2)

时间:2021-08-31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陶公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即便是像方宅草屋这样平淡的事物在他看来也是美的,它们之中涌动着一种自然的灵性。“质性自然,非矫饰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在在高尚哲学的指引下,陶公走进自然,欣赏和亲近自然,建筑起了自我的美学观,“任其自然,只求适合自己的本性”。 陶公的这种美学观在其作品中表达的淋漓尽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试想陶公正站在山脚一层看着云雾轻轻地从幽深的山谷中流出,整个世界就像被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一般,若隐若无、轻盈而飘逸,陶公肯定已是入了这美妙的仙境,他的灵魂也已经是不由自主的随着这冉冉升起的薄云飘向精神的“太虚幻境”,如痴如醉。整个的身躯应经完全融在了其中,达到了物我合一至深之境。鸟儿在外游荡累了,就飞回了自己的温巢,这不正切合陶公此时的心境。“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田园居》)想想自己在外为官,“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一切都结束了,惟有这田园才是自己心灵的归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更是让人歆慕,不经意的一抬头,整个天地便在心中。他的“委运任化”的人生态度,淡化了横亘在他与自然之间的那层隔膜,把心境与物境冥一。他成了自然中的一员,不是旁观者,不是占有者,山川田园是他的灵魂所在。把自己交给自然,融入自然,“顺化”自然。这是一种大美,大美无形、大美无境。陶渊明“真魏晋第一风流人物”(沈德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