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自我生存方式的人生态度(8)

时间:2021-08-31

4.以对当时及以后人们的人生选择爆发出强力冲击力的作品来启迪后人

  陶渊明近乎完美的人格,对当时及以后人们的人生选择爆发出强力的冲击力,而这种完美人格成为其后中国传统文人的最高典范,也成为他一千五百多年来能被人们恒久赞颂的根本所在。陶渊明自然真趣的诗风,将文人诗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直至唐代,孟浩然、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沈德潜《说诗睟语》)宋代以后,更是声誉大增,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无不倾心赞美,“渊明文名,至宋而极。永叔推《归去来辞》为晋文独一;东坡和陶,称为曹、刘、鲍、谢、李、杜所不及。自是厥后,说诗者几于万口同声,翕然无间。”(钱钟书《谈艺录》)陶渊明的人品诗风,人生态度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诗坛风尚、审美观念、人生处世。

  陶渊明以鄙薄世俗的人生态度,一方面不甘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另一方面更是出于对精神放旷的自由境界的追求[11]。朱熹曰“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澍《陶靖节集》引)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是以“自然”为皈依所在,向往和平安乐、躬耕自资的社会,追求淳朴真诚、淡泊高远的人生,喜爱恬静幽美、充满自然意趣的乡居,在田园生活中体味自然之“道”,寻求自然之“真意”,获得无限的乐趣快慰,这正是其人生境界和文学情趣的最好结合。

  以上这些表现,都是陶渊明以陶醉喜悦之情的简约文笔真切描绘出蕴含着厚实的社会人生内容的优美画面,是纯粹理论描述所不能达到的境界。所以,陶渊明所要渲染的意境最终在生存本体中牢固确立起社会价值的核心地位,将自然人的切身关怀引向社会人的理想追求之中,将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安置在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上,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人性,更合理地实践人生。而这种意境随着其优美动人的诗歌、散文等文学载体千古流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选择。  [参考文献]

  [1] 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365.

  [2]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475.

  [3] 赵昆生.中国古代乌托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109.

  [4] 叶枫宇,肖 成.陶渊明[M].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9:105.

  [5] 杨 义,邵宁宁.陶渊明选注译评[M].长沙:岳麓书社, 2005:176.

  [6] 廖仲安.陶渊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18

  [7]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257.

  [8] 陈定闳.中国社会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398

  [9] 逯钦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358

  [10]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97-599.

  [11] 李文河,傅 杰.论陶渊明自然率真的人生态度[J].张家口师专学报,1996,(Z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