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自我生存方式的人生态度(6)

时间:2021-08-31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是对特定社会现实存在的反映,通过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也使人们了解了作品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陶渊明便是如此,其以大量文学作品表现他以及这个时代的士人对社会的态度意识。

  陶渊明通过自身的人生经历,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抒发胸怀,以浪漫主义的文学手笔,将自己思想意识、人生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富于十分强烈的感染力。

1.以具有鲜明形象性的作品表现人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说明陶渊明所见所感,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接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无意之中看见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其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而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则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赏析大自然的无限清新与生机勃勃!很大程度上,这样的境界与素描都彰显其作品的形象性与表露人生态度的哲理性。

  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陶渊明从自己半生的艰难遭遇出发,细细描绘自己晚年的悲惨生活情景,表明心迹:自己已经横下心来,无论怎么贫困,将再也不出去做官,不与那个黑暗淡上层社会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