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写作特点

时间:2021-08-31

  《桃花源记》的语言也十分准确和精练。文章一开头,只用“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19个字,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开端。第二段描写桃花源的景象也只不过一百多字,就勾画出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场景。从桃花源的土地、屋舍,一直写到男女老少的衣着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写得层层深入,次序井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在这段文章里,还表现了诗人高超的概括能力,遣词用语恰到好处。像写山里人见到渔人,问他从何而来的时候,诗人没有重复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只写了“具答之”三个字,就概括了渔人的全部答话;渔人见太守说起桃花源的情状,也只用“诣太守,说如此”的“如此”两个字,来概括渔人在桃花源里的一切见闻。

  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是非常朴素、自然的。他写文章不重词藻的华丽,不事雕琢,而是尽力做到朴素,自然,接近口语。但是我们读他的作品,并不觉得单调乏味,而是感到诗意盎然,淳朴浑厚。苏轼说他的作品“癯而实腴”,就是说他善于用朴素、清淡的外表来表现丰富的内容。而这一点也正是《桃花源记》的语言特色。(李文)

  语言晓畅,用词精到。《桃花源记》多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叙写情事,如口说家常;描绘人物,如面对朋友。明代许学夷说,陶多用“晋宋间语。靖节耳目所濡,故不觉出诸口耳”(《诗源辨体》)。在当时一味讲究辞藻、雕琢字句、形式主义蔚然成风的氛围中,陶渊明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描绘的理想境界,可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一朵清新可喜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