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洁明星高,苍茫远天曙。槐雾郁不开,城鸦鸣稍去。始闻高阁声,莫辨更衣处。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这首《早朝》诗,在王维诗作年谱中,被专家编入“未编年”,也就是不知道是哪一年写的。它和另一首五言律诗《早朝》被编为《早朝二首》。如果将它们和王维在天宝初年所作的《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合并来看,唐朝的早朝制度便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据《唐六典》卷四《礼部》所记,唐前期实行常参制,即每日朝参,简而言之,便是“早朝”。“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按照这一政治制度安排,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员,參加“早朝”,人数较朔望朝参少而品级高。
作为早朝之外的朔望朝参,其举行时间明确规定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有标准的仪轨。到了朝参日,大明宫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呼,促百官就班”。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大殿就位后,皇帝才登御座,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
作为在京官员最重要的政事活动,王维在三十多年的为官经历中,除外放任职的几年以外,大多数时间都为京官,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无数次早朝和“朔望朝参”。这首《早朝》诗,即是他参加“早朝”的见证。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皎洁明星高”,还是“莫辨更衣处”,都极言其“早朝”之“早”和辛苦,而王维听到的“高阁声”,正是大明宫内闱的“铜史”召唤群臣上朝的钟声。王维诗“玉漏催铜史,天书拜夕郎”一句,便是“高阁声”的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