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苏轼诗歌风格

时间:2021-08-31

  引言:苏轼的词风独树一帜且千姿万态。豪放中又见清雄之气,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来分析苏轼诗歌独特的风格 ,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一生屡遭贬斥,坎珂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放赞美不已。但苏轼何以能有此等超人之清旷?学问所致?修养所致?皆非也。以吾言之: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乐观性情之表现也。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率真乐观。他的屡遭贬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就如王水照先生所说:“保持一己直率的个性,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借此本文试详细论述苏轼的直率性格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一、苏轼性格形成的文化基础

  研究苏轼离不开他生活的文化氛围,因为每个人出生在特定的时代,就要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感染和浸润。

  在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下,宋代文人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苏轼也不例外,他的处事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他的思想中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相互排斥的两级。他有参政的热情,跟很多仕子一样,经科举考试而入仕,入仕后也怀着“奋励有当世志” 的宏大抱负和“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的雄心壮志。然而他在积极参政的同时,仍能保持宁静的心态,而这种宁静的心态不以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苏轼44岁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往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所以苏轼能够随缘委命、随缘自娱、以他乡为吾乡的旷达乐观心态使他无论贬到哪里,都能与哪里融为一体,并且吃得好、睡得香、生活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