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原文和译文赏析

时间:2021-08-31

  富郑公神道碑

  (宋)苏 轼

  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郭后废,范仲淹争之,贬知睦州。公上言:“朝廷一举而获二过,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鄜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

  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欲因事罪之。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欧阳修为谏官,皆天下之望。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曰:“维仲淹、弼,一夔一契。”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节)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词甚倨 倨:怠慢

  B.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 按:审查

  C.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 报:答复

  D.韩琦与公副之 副:辅佐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组是(3分)

  ①范仲淹曰:“此王佐才也。” ②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

  ③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④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⑤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⑥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

  A.①③⑤ B.①④⑤C.②④⑥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荐,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B. 元昊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当立斩其使者,体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C. 富弼因得罪执政,被推荐出使契丹,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契丹朝廷折服对方,表现出大勇气概。

  D.庆历三年,群贤主持政事,深得天下人敬仰。石介写诗称颂范仲淹和富弼可比尧舜时贤能的大臣夔和契。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3分)

  (2)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3分)

  (3)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