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心思想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流传千古,那么,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细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初读诗句 理解“宦游”

  送别诗,它是古诗中很重要的一类,数量很多,而且写得很好。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送别诗呢?那都是因为古代文人有种特殊的生存状态,叫“宦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就有这样的一句话,“同是宦游人”,那么什么是“宦游”呢?

  宦,做官入仕。宦游指封建文人外出求官或做官。“宦游”现象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孔子就曾经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得到任用。汉朝以后,读 书人要求得一份官职,一般要外出,去游历大川名山,或者去拜访当时闻名的经师大儒,或者是到京城求显贵帮他们推荐,这样就往往要抛下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 几年几十年都回不了家。那些已经当官的,也时常需要到外地做官,或者是犯了错误遭到贬谪,到偏僻荒凉的地方去做官。

  “宦游”现象造就了中国的送别诗文化,它们共同的情感特点是哀怨凄苦。为什么这么哀怨?因为离别就意味着将生命交付于茫茫未知的未来。为什么这么凄苦?离别就意味着远离亲朋好友,漂泊异乡。

  了解了“宦游”之后,我们带着我们对“宦游”的了解,读出“宦游”的凄苦: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