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材分析(3)

时间:2021-08-31

  3、体会三种主要情感:

  (1)、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2)、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无一不体现诗人的这种感情。(3)、表达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以“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山水景物的特点来写,展现了古老蜀道的峥嵘、高峻、奇险、逶迤的面貌,揭示了蜀道之难;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友人的劝诫:“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其中融会着诗人对人生的感叹。

  当然,关于它的主题,自从它问世以来就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这里是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4、明确四种主要的写作手法:

  (1)、夸张的笔墨:例如,五丁开山的神话,“连峰去天不盈尺”、“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扪参历井仰胁息”等等。(2)、散文化的句式:文中句式有三言、四言,也有长达十一言的句子。杂言的句子,使文章的节奏多变化,张合自由。(3)、细节的动作描写:例如“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一段,它描写了山路的曲折盘桓,描写了人的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样子,惟妙惟肖。(4)、衬托的手法:例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山川互衬)、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鹤、猿猱反衬山川之险。)又如,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烘托蜀道之难。“枯松倒挂倚绝壁”衬托绝壁之险。

  “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另外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以上便是我对李白《蜀道难》的认识及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所做的一些分析,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同仁指正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