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蜀道难同步练习题(2)

时间:2021-08-31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凋谢。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

  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转动。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解析:A使动 B距离 C使动

  2.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比。

  C.其险也如此 其:加强语气,无义。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解析:C其:代词

  3.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C)

  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

  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但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

  解析:A君:入蜀的友人 。B烘托蜀道之难。 D第二段为通过环境气氛烘托蜀道之难,D与原文不符。

  4.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

  A.蜀道之难 之,的。

  B.开国何茫然 茫然,迷惘的样子。

  C.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因为。

  解析:A之:主谓之间取独不译。B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D坐:徒,空。

  5.下列对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人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解析:青泥岭攀援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