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片断实录的内容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想:

  从宏观到微观是把握一篇文章的一般思路,宏观地把握一篇文章需要选好切入点,需要找到行文的线索,需要找到牵一线而动全篇的这“一线”。如果做到这样,再长的文章,我们也能迅速地总体把握,宏观掌握。

  问题背景:

  《蜀道难》是李白的一首长诗,内容丰富,文辞华丽,学生学习起来有难以下手之困惑,我便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从“蜀道难”三个字中的“难”字引出诗歌中出现了三次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再从这三句话来把握全文。抓住了这个关键的问题,学生就能迅速地把握全诗,整体感悟全诗。

  片断实录:

  师:蜀道难,蜀道难……难到什么程度?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请仔细研究,这三次“难”的含义相同吗?

  生:诵读诗句,研究“难”的含义。

  师生交流:

  生: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

  师:哪些诗句说明了山势之高呢?

  生1:开篇惊叹“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足见山势之高。

  生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中引用神话传说,连太阳神驾车至此都得回头,可见山势之高。

  生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善于高飞的黄鹤难以飞过,善于攀援的猿猴无法度过,显示了山势之高。

  生4:这一段不仅从神话传说、飞禽走兽,夸张想象的角度写山势之高,还从人的感受来侧面烘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