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名家讲解(4)

时间:2021-08-31

 “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击岩石声,这里用作动词,撞击的意思。“转石”,激流翻滚着大石。讲水拍打着山崖,冲击着山石,千山万壑发出雷鸣般的响声。这几句化用了晋代张载《剑阁鸣》中的意思,“盘着飞湍走壁,沙石碰阁,汹涌而惊雷。”可见李白善于吸收前人长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其险也若此”,蜀道之高之危略作收束。“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尔”是第二人称“你”,我叹息你这远道之客为什么要到这儿来呢?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的崎岖。“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喟叹友人何苦冒险入蜀。这是写蜀道行走之难

  第三部分,主要写剑阁险要,蜀地险恶,规劝远行的友人,不可久留。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大剑山、小剑山之间。“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峻。“当”,阻挡、守着的意思,说剑阁的形势非常险要,非常高峻,只要一个人守在这险要的关隘上,再多的人也攻不开。正因为地势险要,所以“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即非,这是暗喻“所守之人”成为狼与豺。说守卫的人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信,就可能变成害人的豺狼,因为他们可以凭恃险恶的地形搞叛乱,残害人民。“一夫当关”以下四句,是化用张载《剑阁鸣》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里写“猛虎”、“长蛇”,用的是双关的手法,用“猛虎”“长蛇”代“所守”,并把所守的凶残比拟为野兽。“吮血”就是吸血。 磨牙吮血比喻、比拟中含有夸张成分,形象更加鲜明。把割据一方的军阀凶残面目揭得淋漓尽致,从而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恶。这句说,人们早晨要躲避猛虎的袭击,晚上要逃避大蛇的侵扰。这些“野兽”都在磨牙吮血,杀人太多了。作者画出了他们穷凶极恶,残害生灵的面目。“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城”指四川成都,以织锦发达而得名。杜甫有“花众锦关城”的诗句。“云”是说,讲锦城这里虽说是乐土,我劝你不如早些回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西望”承接前文“西游”说的,由长安而行,望成都,故曰“西望”,“长咨嗟”是深深的叹息。

  这最后一部分,从自然环境写到社会人生,赋予“危途难行”的主题以政治的内容。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及早回家。这是写国情之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