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

时间:2021-08-31

  诗经与音乐

  诗与乐关系密切,诗三百皆有曲调。明代大音乐家朱载堉《乐律全书》说:“《诗经》三百篇中,凡大雅三十一篇,皆宫调。小雅七十四篇,皆徵调。《周颂》三十一篇及《鲁颂》四篇,皆羽调。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皆角调。《商颂》五篇,皆商调。”诗与乐的这种关系在上博简《采风曲目》中得到了部分证实。马承源先生认为:“简文是乐官依据五声为次序并按着不同的乐调类别整理采风资料中众多曲目的一部分。每首歌曲弦歌时可依此类别定出腔调,如《诗经》那样,而简文所记约是楚地流行的音乐。”

  《诗经》与长江文明  

  在传统认识中,一般皆讲北有《诗经》、南有楚辞,上博简的《交交鸣鸟》、《多薪》等的发现,证明了楚国贵族历来重视对诗经传授的事实,也证明“从‘诗三百’到屈赋长达百年的时间,并不是一个缺乏文人诗歌创作的空白时期”。

  上博简还发现了出于楚地的《孔子诗论》,意义非凡。李学勤先生指出:“孔子对《诗经》的讨论,虽然在过去从《论语》开始有关的记述也有,可都是对一诗中的几句话的讨论,从来没有系统的。这篇是整篇的讨论,我们相信在秦始皇焚书以后没有人看到,因为在汉代的材料中几乎没有人引用过,只见有一两句话,估计也是转引的。这样的发现当然非常重要。”

  安徽阜阳汉简《诗经》于1977年出土。“阜阳《诗》与《毛诗》相比,不同处主要在内文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异文较多·一个是次序也不同。阜阳汉简《诗经》是现存最早的《诗经》古本,展示了《诗经》的早期风貌。”李学勤先生估计这是“楚国流传下来的另一个本子。”

  战国时期,楚国兼容并蓄,儒家力量已不可低估。

上一篇:诗经六义 下一篇:诗经 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