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国风》看古人性观念(2)

时间:2021-08-31

  如此一来,《诗经》原本所描述和表达的情景、感情,便被曲解甚至是抹杀。那么,《诗经》也不该被称为“现实主义”,更不能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史料!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周礼》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述到人类的两大文化,简称为产、食文化。即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即繁衍)和物质生活资料的再生产。这与我国古人所说的食、色文化是一致的。其中,又以繁衍后代为第一位,食文化是为产文化服务的,因此,称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

  顾颉刚在《史迹俗辨·诗歌的出发点是性爱》中提到:“一切诗歌的出发点是性爱。这是天地间的正气,宝爱之暇,何所用其惭作。所以中国第一部乐诗集——《诗经》——里包含的情诗很多,作者老实地歌唱,编者老实地收录,他们只觉得这是人类应有的情感,而这些诗是忠于情感的产品。”闻一多在《诗经的性欲观》中这样说:“用研究性欲的方法研究《诗经》,自然最能了解《诗经》的真相。其实也用不着十分研究,你打开《诗经》来,只要你开诚公布读去,他就在那里。自古以来苦的是开诚公布的人太少,所以总不能读到那真正的《诗经》。”

  诗三百,精华在《国风》,尤其是其中的婚恋诗。因此,本文选取了《诗经·国风》中的部分的诗歌进行研读。一来是因为《国风》为地方民歌,而性爱一直是民歌的主旋律;其次,笔者认为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早期的政治、艺术、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都受到了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