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经》中的爱情描写

时间:2021-08-31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无端隔水抛帘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的初恋羞涩;"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灵相通;"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热恋烦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不渝……这些深情地倾诉,一定会在你我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使我们立刻沉浸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一片爱的温馨里,也会因"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境界,心胸变得更开阔。使我们情绪在诗的情与美中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婚姻爱情是文艺作品永恒的题材,特别是在诗歌作品中更为常见,爱情诗几乎可以说和爱情本身一样,青春永驻,万古常新。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书中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他们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出现的"、"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是人的本性,这种关系没有人想去阻碍,这是最自然的事,最必然的事。"

  早在两三千年前的春秋时代,《诗经》中就保留了大量的爱情诗。《诗经》从文学的角度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绝唱的诗句,一直涤荡着有情人的心灵。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风即指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城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礼赞了纯洁自由的爱情,肯定了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表现了下层人民的习俗。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倚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希望家庭和睦。娶妻是头等大事,妻子的内在素质决定了家庭的未来。

  细读《诗经》中的情爱诗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那就是爱情的过程:从一个人情感的萌动,开始慢慢去寻觅,然后找到意中人,然后相互试探,相互寻找,最后觉得很融洽而结婚。结婚以后,或过得很快乐,或者因为种种的原因而导致分离,因此,整个《诗经》中男女的情歌,我们可以说它实际上就是表现了一种圆满的追寻过程。

  所谓圆满,《易经》在解释天地之间的开辟、在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产生时,就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成六十四翼的抽象道理进行了诠释。如果从这六十四而开始化生为万物,再众品纷呈,众物纷杂,而天地万物一切就此产生。换句话说,按《易经》的观点来看,世界的构造是来自于太极而衍生的两仪。而所谓两仪就是阴阳,阳者为男阴者为女。因此,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男女之间去找到一个贴切的,成为一个圆形的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称为圆满。因此,如何去寻找这个圆满呢?当然,就必须要去追寻。这个追寻的过程就是一个寻爱的过程,所以,整个男女之间的爱情,本来就是一场追寻的过程。《诗经》第一首《关雎》,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历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而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麕》,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而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包含了从说媒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相思,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

  下面我们来逐一举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