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经》中战争诗的两点浅层思考(2)

时间:2021-08-31

  一、《诗经》中的战争文学的分类的一种假设

  战争诗的分类角度有许多,从主体的角度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士兵的角度:这类诗或者写士兵的怀乡思人,如《王风·扬之水》、《魏风·陟峪》,或者是写士兵对对将领无能、兵役繁重的怨恨,如《郑风·清人》《邶风·击鼓》。或者是写对战争胜利、自己生还的感慨,如《豳风·东山》《豳风·破斧》。

  2、 士兵后方亲人的角度:这类诗多写妇人思念远方的征人,对统治者繁重徭役兵役的怨恨,也有对军队的赞美。如《唐风·小戎》《唐风·鸨羽》。

  3、 统治者的角度:庆祝战争的胜利,美化战争,如《大雅》中的《江汉汉》、《常武》两篇。

  如果以战争的内容为划分标准,《诗经》中的战争诗还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1、 主要写睹物思人、思乡愁

  2、 怨恨繁重的徭役和兵役,痛恨上级的无能

  3、 庆祝战争的胜利,对战争进行反思

  《诗经》堪称“诗无达诂”的典范,并把这种意旨隐晦的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正如许多研究《诗经》的专家学者所认为的那样“《诗经》如此著名,正如《易经》与《尚书》,几千年以来还未得到透彻的解读”。①其实《诗经》的许多诗篇意旨隐晦,这些是看似战争诗,但是细看来又没有什么特征鲜明的战争场景、事件描写,如《唐风·葛生》写的是妇人吊念亡夫,想象丈夫的葬身之地荆棘丛生、蔓草绵延的荒凉景象,并发出“百岁之后,归于其室”的感叹,对于这首诗,我们既可以把它归入爱情诗之列,也可以把它归入战争诗,或是两种类型兼而有之,之所以把它归入到战争诗之列是因为我们可以做出其夫战死沙场的假设;又如《桧风·素冠》,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人把它理解为“女子思念亡夫”②,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君子为父母守礼服丧三年,赞美君子美德”③。对于这种歧义,我们也可以把这首诗归为战争文学,因为基于第一种理解,我们可以认为女子为战死的丈夫守丧三年而心不变,以此展示女子对爱情的忠贞,揭露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种把一些意旨隐晦的诗篇归入战争诗的假设与分类,似乎更能担当得起《诗经》是“西周社会的一面镜子”④这一评价。

  《诗经》中的战争,并不仅仅是描写军队行军打仗时的场面,它关涉到了战争的整个过程——战前、战中、战后,以及不同主体阶层对于战争的不同态度等其他方方面面。例如,《齐风·卢令》是一首赞美猎人勇猛的诗,《猗嗟》是一首歌颂民间优秀青年射手的诗,《周南·兔罝》是一首赞美公侯武士勇猛的诗,这些诗我们可以认为是对战争之前兵源战斗力状况的描绘;又如《王风·君子于役》讲述的是妻子思念丈夫远征,谈起丈夫远役辛苦,《扬之水》则是戍卒思归,《魏风·陟峪》写的是远役之人对故乡亲人们的思念,《秦风·无衣》写出了将是在面临战争时同仇敌忾用于赴死的决心与勇气,这些诗篇我们可以认为是对不同主体经历战争的描写;《周南·汝坟》写的是征战归来的涨幅与妻子团聚的场景,《豳风·东山》写出了士卒归家途中的万千感慨,《破斧》则在赞颂周公东征胜利的同时,庆幸自己的生还,《小雅·采薇》则写出了士卒们在征讨猃狁归来时的回忆与感慨,这一类我们可以认为是战后军人的生活与对战争的反思。

  一场战争无论胜负,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注定是要以许多士兵的生命为代价的。所谓死生亦大矣,《诗经》作为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恢弘巨著,这就决定了它不仅要写尽生者,更要去祭奠凭吊那些战争的死难者,更何况许多战争是保家卫国、共御外侮的正义之战。总而言之,我们是有理由对一些意旨隐晦的诗篇做出与战争有关的假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