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古代婚姻风俗

时间:2021-08-31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者称诗三百,共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的内容包括农事,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等等。《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世态人情,民族风俗都有鲜明的形象。我国古代的婚姻状况在《诗经》的内容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应,主要从婚姻的道德观念,爱情的培养过程和最终的形式,古代婚姻风俗的利和弊以及对现世的影响来体现这些内容。

  关键词:《诗经》、婚姻风俗、爱情

  时代不同,社会风俗不同,婚姻状况也有所不同。今天的婚姻状况和古代的婚姻状况固然有着历史的必然联系。但是,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静止的江水。因此,时代的变迁,社会条件的变化,同一历史现象的今天和昨天决不是同一个面貌。我们对于昨天的研究,也是为了发展的今天。

  一、婚姻的道德观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可违逆的定格。在封建社会里,婚姻都是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就会被视为叛逆的行为,为社会所不齿。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封建统治者所创造的,在《诗经》中这一现象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就反映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重要。

  在古代,无论是国君,贵族宗室还是平民百姓,违反了这一规定,都是要受到谴责的。如齐襄公的妹妹文姜本来已经嫁给了鲁恒公为妻,但是她又返回齐国,并且和她的兄长通奸。《载驱》篇中对文姜的迫切返齐之心更是进行了绝妙的讽刺。“鲁道有荡,齐子发夕;鲁道有荡,齐子岂弟”,意思是你看为了及早兄长相会,文姜天没亮就出发了。“鲁道有荡,齐子翱翔”——在那鲁国的平坦大道上,文姜简直像只自由的鸟在振翅飞翔;“鲁道有荡,齐子遨游”,就是说文姜像一条鱼一样肆意游逛。

  除了《载驱》这一篇,还有《陈风·株林》是讽刺陈灵公的。《株林》是讽刺陈灵公淫于夏姬的诗歌。夏姬是陈国大夫夏御叔的妻子,生了个儿子叫夏南。陈灵公与夏姬私通,为了掩饰其私通的丑行,就经常找借口去找夏南。“胡为乎适株林?从夏南“,以设问的形式问陈灵公为什么要去株林。”“匪从株林,从夏南”,这句话就说明了陈灵公去株林的真正目的,不是找夏南,而是找夏南的妈妈鬼混。除了国君或者贵族宗室之外,,平民百姓违反了也要同样受到谴责。《卫风·氓》中就是对“二三其德:的负心男子的谴责,而这个负心男子只是一般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