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诗经》是一部具有相当价值的民歌集子。上到士大夫,下到市井之徒都是《诗经》的作者。从地域上看,《诗经》基本上囊括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开化之地。诗经基本上能反映当时社会中人的生活风貌,人的原始状态。

  之所以说是原始,是跟后来的社会有区别,特别是在中国有了相对成熟的儒家道家思想之后,人变得不再跟以前的人一样自然可爱。 《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更是孔子当年使用的教材之一。后世必然要对《诗经》进行适合当时社会的解读甚至歪曲,这更使得《诗经》不自然了。

  说了这些,我也给自己的阅读粗略地定了三个着重点,以便在随后的阅读中加以考察:

  1,《诗经》的语言。经者,经纬也。《诗经》便是诗的经纬。语言的立法体系有两条,一是诗,一是史。诗的语言是高度感性的,史的语言是高度理性的。这次阅读,可以算是对《诗经》作为语言立法者的地位进行一次考察。《诗经》的第一身份是民歌,其语言是当时绝大多数人都能听懂,并乐于传诵的。如同现今的流行音乐一样。同时《诗经》的语言可以算是汉语的源头。希望通过这次阅读,能体会到更多汉语的智慧与生命力,能像普通先民一样自然地进入汉语源头的语言场域,体会言说歌咏的魅力。

  2,先民的生存生活状态。中国的历史发展就像一重一重的山脉,而最高的山峰就应该是孔子老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对理解孔子老子这些高峰而言,理解他们之前的先民的生存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思考的状态,就显得很有必要。

  3,《诗经》的解与注。《毛诗》作为现在唯一流传下来的注释,其影响力非常。我打算在自己“解”的同时适当对《毛诗》的注进行肤浅分析,全当训练。因为资料与精力的限制,更不能涉及到更多儒家后学对《诗经》的注解。不失为一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