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蔬菜

时间:2021-08-31

  《诗经》提到的动植物很多,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土里栽的水里长的,在这本诗歌集子里俯拾皆是。

  做了个粗略统计,《诗经》三百多篇诗歌当中,提到植物的将近一半,提到动物的则占了一半还要多。所以古人说,小孩子读读《诗经》,能够“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这话不是瞎说的。

  《诗经》里面的植物,有一百五十多种,其中一小部分是可以食用的蔬菜。

  水芹:芹菜泥从古流行到今

  《诗经·鲁颂》有一首《泮水》,开头写道:“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意思是想起泮河很愉快,走到水边摘芹菜。这个“薄采其芹”的“芹”,当然是芹菜,但它不是膀大腰圆的西芹,而是身材苗条的水芹。西芹是从国外引进的,水芹则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

  这两种芹菜的区别您是知道的:西芹粗大,汁多,脆,没丝儿,不塞牙;水芹细长,叶多,如果烹调不得法,吃起来就会感到丝丝缕缕的,好像藏了很多纤维似的。有种夸张的说法是,吃一棵水芹,能拉出一根绳子。所以西芹可以凉拌,也可以热炒,而水芹凉拌和热炒都不适宜,最好换成其他烹调方式。

  在豫东平原,人们吃水芹时,菜叶和茎秆各有一样吃法:菜叶洗净,切碎,留点儿水分,拌少量面粉或者馒头渣儿,加盐拌匀,上锅蒸,出锅后,甜香满屋,浇小磨香油吃,鲜得很。而水芹的茎秆,需要放入石臼里捣成泥,挖出来,浇点儿蒜汁。这道菜现在叫“芹菜泥”,在春秋战国时期,则叫“芹齑”。“齑”这个字发“鸡”的音,本意就是把蔬菜捣成泥(后来演变成腌菜),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进食方式,从这个角度看,现代豫东人吃水芹茎秆的方法大有古风。芹菜泥或者芹齑的样子不太雅观,黏兮兮的,有种鸟屎绿的颜色,如果以“色香味俱全”作为一道好菜的评价标准的话,那么对不起,它必然落选。但我个人的看法是,哪怕以貌取人,也别以貌取食,好吃的东西未必好看,好看的东西未必好吃,您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