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六义分别是什么(2)

时间:2021-08-31

  【比】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概论

  《诗经》所收集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国风”的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多处,用双声、叠韵、叠字等,表达准确优美。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

  颂有形容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

  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

  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者在特定场合演出的乐歌,但雅诗的篇幅较长,分章分节,句法整齐,流畅通顺,有些还偏重于抒情,加上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颂诗具有极为浓厚的宗教文学色彩,形式较为古板呆滞,诗歌语言也显得典雅沉重。雅诗分为“大雅”和“小雅”,颂许则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