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思无邪什么意思(2)

时间:2021-08-31

  “真”就是不欺,诚信,而诚信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甚至可以说是“仁”的基石。如果没有诚信,则“仁”便成为空中楼阁,虚幻不实了。

  《论语》中讲到诚信的内容则太多了。孔子关于诚信的最主要人们能够耳熟能详的论述也在《为政》篇中,即第二十二章:“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强调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在社会上可以前行的前提,这绝不是偶然的。“诚信”与“真”本质内容上一致,可见“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

  法国弗洛贝尔说:“一本书应当具有品德,假如读者看不出来的话,若非读者愚蠢,便是从精确的观点来看,这本书是错误的。因为一件东西只要真,就是好的。” 确实,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与开端,虚假和伪善是最令人讨厌的。“善和美在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因为二者都建立在同一个真实的形式上面;但他们的意义却不相同,因为善与欲望相对应,其作用恰如最后因,而美则与知识相对应,其作用有如形式因。各种事物能使人一见而生快感即称为美。” 善和美都建立在真的基础上,善和美的的前提是真,故缺失了“真”其他便都没有任何意义。

  “真”首先是真实的感情,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其根本原因便是读者在文字的背后感受到作者涌动的热血与激动的泪花,没有真情的作品是不可能感人的。真正用泪水和心血写出的文字便足以打动人心,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便是发自灵魂的呼喊,便是对公平与正义的召唤,故能够打动后世无数怀才不遇之文人的心;而孟郊在《游子吟》则是他对于母爱发自肺腑的歌颂,故成为母爱颂歌的代表作。因此,“真”是一切艺术品的灵魂与生命。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其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略似之。”李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宋徽宗的《燕山亭》(裁剪冰绡)两首词都是二人由帝王沦落为囚徒后痛心疾首的哭诉,是用含血的眼泪写成的,故非常感人。他们在位时是写不出这样的精品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完全是真情的流露,如话家常,如泣如诉,打破一切祭文的写法,成为后世经典,其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