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故乡(2)

时间:2021-08-31

  而现代人的每一次会晤,都是提前预约,没有出人意料,一切都在安排之中。在对下一次相逢的憧憬里,夹杂着对人际关系的揣度、对功名利禄的算计、对仕途“钱”途的思虑。匆匆的步履交错,急促的人影擦肩,但彼此都目视前方,直奔目标,没有欣赏途中的美,也错过了本该造就一场欢谈、一世友谊或一生婚姻的缘。

  他们漂过的风景,我们只是飘过。

  漂,沉浮于水中,洗濯精神,浸润灵魂。

  飘,飞旋于风中,内心喧嚣,心态浮躁。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自然之景,富于变化。

  或银钩婀娜,或玉盘丰腴,圆缺的月像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成了人们计量一年光景、一月时间的沙漏,缓缓流淌着。

  夏雨始霁,一道彩虹横卧天空,连接着此岸和彼岸。

  落日余晖,浓妆淡抹的天空像绝世佳人,让人为之咏叹、为之注目。

  古时没有高明的科学,能告诉人们这一切自然现象的由来。于是有了故事,有了神话,有了像诗一样浪漫的幻想――露是柔软的珍珠,由天地这只大蚌凝成;月是一座仙宫,居住着忧伤悔恨的嫦娥;天上有轻盈飘逸的神仙;人间有曼妙可爱的精灵;地下有或恶或善的鬼怪。

  虽然现代科学解释了这一切,但那些书面化的语言、冷冰冰的文字,却毫不留情地,把嫦娥从蟾宫抛弃,把精灵从人间驱散,把鬼怪从地狱赶走。

  同时被驱逐的,还有诗意,那妙不可言的美感。

  无形的诗境,如氤氲雾霭,曾飘荡在无数诗人的心中。当科学的阳光射入幽谷,浓浓的白雾消散,一点点稀释,瓦解。四周清洁明净,但终究缺了些什么。

  其实,相信科学的同时,我们可以为自己,保留一缕诗情、一丝幻想和一片浪漫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