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自由思想浅析(4)

时间:2021-08-31

  或许与当时尚存原始婚俗尾巴有关,《诗经》中也有不少篇章反映当时的人们具有相爱基础上的性自由。如《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讲述一个女子在山坡上焦急等待男友,男友出现后与之交合的过程。这说明在原始婚俗向周礼婚俗过渡中的男女青年,有恋爱、性交的自由。又如《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诗中描写了一位青年猎人与一位怀春女士的郊野幽会和野合,寥寥几十个字,用一种含蓄的象征笔法将男女主人公的心情与情境表现得活灵活现。而这种以感受为至上的性爱抒情,不正向我们证明了他们在爱情上的自由吗?《毛诗序》:“野有死麕,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在正确把握诗义的同时,把延续到当时的婚俗当成了新发生的淫风。但《野有死麕》是一首反映当时恋爱和性交尚存野合婚遗风的诗,野合在当时是受到认可和允许的,后世人将《诗经》中的此类诗当成淫诗其实非常可笑。《诗经》中还有许多表现青年男女幽会甚至集体约会的诗篇,如《邶风·静女》、《鄘风·桑中》、《王风·丘中有麻》、《郑风·溱洧》等,这些诗反映了我国古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幸福生活和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三)逃离国家暴政的自由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不仅思想上空前活跃,言论、结社、聚徒讲学空前自由,而且在迁徙躲避暴政上,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孔子周游列国是显例,范蠡离越至齐、弃官经商更是脍炙人口的例子,《诗经》中也有一些这样的实例。如《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反映卫国政治黑暗混乱,战争不断,人民纷纷相携出逃。读这首诗,我们在感受到危难到来之前卫国人相约躲避的痛苦心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比后人多了一份自由的快意。又如《魏风·硕鼠》大胆道出了对统治阶级暴政的不满,“逝将去女,适彼乐土”更是表决心:如果你再不顾惜我,我将很快躲开你的贪婪残暴之政,去那适心快意的地方。这表明当时的人民,拥有足够的摒弃暴君、选择君王、逃避暴政的自由。这是先秦“民本”特征的表现,这也完全不同于封建时代,君王与民众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三、结语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不愧为远古时代伟大而自由的放歌,它的思想内容内在地凝聚了远古初民追求和执着自由的精神,为我们展示了他们鲜活的生命力!

  当然,《诗经》中所表现出的这些自由思想,是由其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决定的,至于是什么政治、文化背景孕育了《诗经》中的自由思想,那需要另文专门探讨。

上一篇:诗经氓 赏析 下一篇:趣说《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