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诗与中国的文学关联(2)

时间:2021-08-31

  二.农业文明孕育出的《诗经》爱情诗的风格

  《诗经》被儒家奉为典籍,作为儒家的经典教义,自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起,《诗经》一直被披上礼教外衣,用封建的陈腐道德对《诗经》进行曲解使之成为有利于政教的工具,而遮掩了真实的面目和耀人的光辉。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爱情仍然是人类本性中最自然的部分,是生命中最动听的弦音。他们向往爱情,追求爱情,为爱情而喜而忧,表现自我最真实和真诚的状态。《诗经》中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在诸多的爱情诗中,热情和大胆地赞美爱情美好与欢乐的内容更是随处可见。我们从下面这首《召南·有摽梅》中便可窥见一二:

  探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土,迨其吉兮!

  擦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土,迨其今兮!

  揉有梅,倾筐暨之!求我庶土,迨其谓之!

  梅子一天天从树上掉下来,象征着阳光荏苒,岁月流逝。当年的豆蔻花季已不复在,单身的大龄姑娘越来越着急,他急切向男士们发出求偶呼唤:“求我庶土,迨其今兮!”。《毛传》曰:“今,急辞也。”意谓姑娘不愿再拖延,巴不得现在就有人向她求婚。已往还“迨其吉兮!”要求男士在吉日良辰求婚,现在只要两人情投意合,顾不得其它条件了,这种求偶的主动与直白实在让我们大为惊叹。因此可见《诗经》中的爱情诗是自由的、活泼的、率直的,这种对自我情感的正视是自我意识最鲜明、最重要的特征,而这种自我意识的强烈观念正是远古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爱情永恒不变,只是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的存在状态不同,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孕育在早期农业文明中的爱情赞歌,是真诚的、纯洁的、美好的,是人类爱情诗歌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