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4)

时间:2021-08-31

  四、结语

  《诗经》的昆虫形象反映了国家之象、社会之貌的主题,涵盖了上达君王众臣下至平民百姓,涉及女子、贤与不肖、美貌等多方面的立体生活图景。把昆虫的形态、习性、声音糅合到诗中,展现出古人浸润于自然的体察能力,成功地开创了后世昆虫情感体验的“微”模式。虽然自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之后,有人做过《诗经》鸟兽、草木的专门研究,但让人完全清晰的并不多,而研究昆虫这类更“微小”的事物更是鲜有人问津。这中间有两个难点:一是从生物学层面上来说,《诗经》中的实物难知,现代生物学中,同一种类别的昆虫有不同的名称,例如蟋蟀的别称就有促织、莎鸡等,斯螽和阜螽究竟是什么?

  前人研究众说纷纭;二是从文学层面上说意象不明确,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内涵,这些昆虫身上所承载的意义尚不明确。如何将生物学和文学融而为一?重视昆虫的形态、习性、功能,探究《诗经》的昆虫意蕴及情致是有重要意义的,将《诗经》作为中国昆虫文学的萌芽,并由此而引发对昆虫文学进行整体的、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思考,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学术拓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