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4)

时间:2021-08-31

  四、她们美的价值所在

  1.她们的爱情生活是女性爱情理想的寄托。

  与古典文学中其他女子的爱情相比,《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虽然也有彷徨、痛苦、哀伤,虽然最终的结局大致相同,或幸福和睦,或终被抛弃,但她们追求爱情的过程却不一样。古典文学中最值得尊敬的也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形象,如崔莺莺、杜丽娘。杜丽娘的价值也不过是“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 徐朔方语),而《诗经》中的女性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让青春之花开得绚烂多彩,她们在陇畔、溪旁、林间收获着蓬勃的爱情,她们的爱情如春天般灿烂。《诗经》中这种原生态的爱情之歌,里面没有被赋予更多的内涵,而只有爱情主体之间的两情相悦和生命本能的渴望,男女相恋轻松自然,既不偷偷摸摸,也不战战兢兢,自然而真实,充满了美感。而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则显得矫揉造作,要么是《牡丹亭》所写的梦的相爱,要么是《倩女离魂》里魂的追随,更多的是风流士子留恋风尘女子,或把人类对自由美好的爱情的向往借人与花妖狐媚的相恋表现出来。即使正常的男女之恋此时也变得复杂而虚伪,失却了它应有的生命力和激情,如《红楼梦》中司棋与表兄的幽会、《西厢记》中莺莺与张生的偷欢,与《诗经》中纯洁、天真的爱情相比,显得矫情造作而苍白!特别是《诗经》之后的很多文学作品里面的女性失却了自我和尊严,没有意志,没有思想。正如舒芜曾谈到的,古典文学中的女性要么是被侮辱、被损害、值得同情的对象,如刘兰芝、杜十娘;要么是供侮辱、供蹂躏的对象,如宫体诗、艳体诗的主角;要么是以受侮辱、受蹂躏为乐为荣的卑贱污浊的形象,如《金瓶梅》里的女性。即使伟大作品《红楼梦》中那些美丽、聪明、有见识的女性,也没有享受到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的幸福,无法品尝爱情醇美的浆液。林黛玉虽有强烈的爱情向往,但她面对的只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另外,青春守寡的史湘云、李纨,远嫁的探春,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而死的迎春,悲观绝望、青春出家的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钏,撞壁而死的司棋等等,她们无一能逃脱悲剧的命运。《红楼梦》里女性的青春之花开得毫无生机,宝黛钗的爱情虽然让人为之动容,但他们的爱情之花也只能在大观园的高墙内开放。

  2.她们的形象是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有力挑战。

  《诗经》中的女子是那样热情,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在爱情活动中经常处于主动的地位,她们追求婚姻的自由平等。如《褰裳》中的女子就大胆地戏谑她的恋人,感情真率,人格自尊;《静女》中的女子与男子约会时故意躲躲藏藏,让男子急得发慌,最后女子赠他一棵草,男的当块宝。《柏舟》中的女子和李白的《长干行》中的“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少妇更有着天壤之别。

  3.她们的存在丰富了中国人的感情生活。

  她们的形象使人们在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桎梏中感受到一点人性的真谛,沐浴几缕爱情的光辉,“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郑风•东门之�》),女主人公如此率真大胆地向恋人表露心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王风•采葛》《郑风•子衿》),女子如此坦率、勇敢地宣泄自己的生命欲望;《邶风•柏舟》中的女子更以己之单,反抗群小,是那么坚强而勇敢。她们追求爱情是那样的热烈、执著、纯真、大胆。《诗经》之后很少看到爱情理想如此大胆而健康的女性形象。

  总之,《诗经》爱情诗中这些美丽的女性,如一支支火红的带刺的野玫瑰,她们吟唱着多彩的爱情之歌,张扬着富有魅力的个性,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向我们款款走来,她们丰富了我们的人文情怀,使我们惊奇地发现两千年前居然有这么一群女性那么大胆地追求真爱,尽享爱情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