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课件(5)

时间:2021-08-31

  这首诗中的三段从内容上来看就是有一定变化的,变化在哪里?

  明确:“苍苍”到“凄凄”到“采采”;“为霜”到“未浠”到“未已”;“方”到“湄”到“涘”;以及“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

  这些变化具体说明了什么?

  明确:“苍苍”到“萋萋”到“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从书上的注释体现不出这一点,教师可作范例讲解);“为霜”、“未浠”、“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在描述诗人追寻伊人的过程中,伊人所处之地不断发生着变化,意味着诗人追寻的道路越来越难走。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期盼到焦急到惆怅。

  【教师小结】诗的三段基本重复,结构上的反复体现了诗歌回旋而咏唱的特点,增强了韵律美,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而诗人在此基础上讲内容作了简单变化,更换了几个词,就将诗人的心路历程完全展现出来,使诗意层层推进,将感情推向高潮。

  4、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讨论二】古人云:“诗源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1)思念向往。

  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

  (2)执著、坚贞不渝。(提示:诗人追寻伊人的道路一帆风顺吗?)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通过重章叠句反复的吟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这么艰难的道路,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溯洄”地去寻找,足见其执著、坚贞不渝。

上一篇:诗经蒹葭吟诵 下一篇:诗经蒹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