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课件(4)

时间:2021-08-31

  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在朗读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注意到了描绘追寻情景的句子是表达诗人感情的关键,初步体会到了诗人惆怅而痛苦的感情。而在诗中,诗人并不是直接描述追寻情景的,而是先描写了周围的景物,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芦苇、白露凝结成的霜、水。

  你能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加以联想,用流畅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你眼前浮现的画面吗? 明确:是在一个深秋的清晨,河边的芦苇颜色苍青,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浓霜,秋风送来凉意,秋水泛起寒气。

  环境描写在这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能够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诗人寂寞惆怅的心情。

  而这种把景物描写放在开头来引出全诗的写法叫作“起兴”,是《诗经》以及后来的诗歌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ppt展示《孔雀东南飞》开头,作简单注释。)《蒹葭》以秋景起兴,营造出凄清的气氛。在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时候,就要注意读出句子中蕴含的凄清悲凉之感。

  3、分析重章叠句的作用。

  读完之后,大家应该已经发现了,诗的后两段意思与第一段基本是重复的,为什么要这

  样写?

  明确:起到强调作用,充分表达诗人的感情。

  像这样基本内容反复,只更换其中几个字的写法在以《诗经》为代表的上古民歌和现代民歌中是很常见的,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从其结构来看,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本身,就是在不断强化美感效应;而如果在内容上再加以简单变化,就能产生将诗意层层推进的作用。

上一篇:诗经蒹葭吟诵 下一篇:诗经蒹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