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教案

时间:2021-08-31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关于诗经的蒹葭教案要怎么写呢?

  课题:《诗经·蒹葭》的艺术特点赏析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复习《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六义”的概念;复习《诗经》结构特点:重章叠句、叠词;熟悉中国古代诗歌一些常用意象。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诗歌欣赏、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意象”;能够分析出诗人运用意象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 充分为我国古代悠久的诗歌传统感到骄傲、自豪;并体会古人表达感情时特有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在我们深入探讨《诗经·蒹葭》的艺术特色之前,让我们再次复习一下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不知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出示幻灯片,限点击出问题,请同学们一起回答,正确后再点击出答案,并加以总结。(本部分约用时5分钟)

  问题1:《诗经》又名?反映了何时的诗歌作品?

  回答1:《诗》、《诗三百》,反映了西周到春秋大约500年(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作品。

  问题2:《诗经》的“六义”按音乐类型和艺术特色各是什么

  回答2:《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从音乐类型上分的,后三者是从艺术特色上分的。“赋”是铺陈直叙,“比”是打比方,“兴”是感物抒情。

  问题3:《诗经》共有多少篇?“风”、“雅”、“颂”各有多少?

  回答3:《诗经》共305篇,其中“风”共15国风160篇,“雅”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分为“商颂”5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共40篇。

上一篇:七夕节诗词大全 下一篇:诗经蒹葭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