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描写动物的妙喻

时间:2021-08-31

  《诗经》中的作品,大致创作于距今三千余年至两千五百余年之间。因此,不妨说,它们反映了两三千前的先民的智慧与性情。先民智慧与性情在诗歌中的表现之一是:丰富的联想能力。《诗经》有三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除赋(铺陈、叙述)之外,比和兴用的都是比喻修辞。差别在于,比是句内的比喻,兴是句外的比喻,语言单位大小有所不同而已。比喻其实就是联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联想到一起。自然,不同的事物之间,是有着某种相通之处的。因此,这种联想往往能予人以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新鲜、有趣之感。

  《诗经》三百余篇,开篇第一首一上来就是比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风·周南·关雎》)把相识相恋的青年男女比作河边啾啾应答的水鸟。通读《诗经》不难发现,上古先民是偏爱这种修辞手法的。现代的陕北民歌信天游,也多用此手法。

  一般而言,在以动物比喻人类时,是区分感情褒贬的。比如说,用来比喻坏人的,都是不招人喜欢的动物,麻雀、狼、老鼠、癞蛤蟆之类。但是,古人毕竟是古人,跟今人总会有所不同。例如,“螽斯羽,诜诜(薨薨、揖揖)兮。宜尔子孙,振振(绳绳、蛰蛰)兮。”(《周南·螽斯》)这是拿蝗虫(螽斯)比喻多子多孙。“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惙惙、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说、夷)。”(《召南·草虫》)这是把秋天的蝈蝈比作思妇。依照今人的一般看法,蝗虫、蝈蝈不是什么好东西(昆虫)。先民之所以这样比喻,大约跟他们对这两种昆虫的认识和评价有关:那个时代,这两种昆虫并不像今天这样不招人待见。没准,蝗虫、蝈蝈在他们眼里,如同在写《昆虫记》的法国人法布尔眼里,是可爱、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