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别韦参军》诗歌赏析

时间:2021-08-31

  别韦参军

  高适

  二十解书剑, 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 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 朝廷礼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 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 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 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 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 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 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 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 临歧涕泪沾衣巾。

 注释

  【解书剑】会读书击剑

  【屈指】计算时日

  【负郭】近城的田,最为肥美

  【岁不登】收成不好

  【弹棋】古两人对局棋,二十四子,红黑各半

  【筑】状如筝的乐器,十三弦,以竹击

  作品背景:

  在盛唐时期,豪迈浪漫的诗人除了李白之外,还有高适。他虽没有李白那样纵横绝世的才气,却有非凡的政治能力。二人性格十分相近,目空一切,壮志干云,曾结伴在梁宋一带漫游。高适早年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去边塞寻求报国机会,但也没有结果。而后,他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这一时期,他写了许多优秀的好诗。大概是“文章憎命达”之故,等到安史乱后他官位渐高,好诗也逐渐少了。《别韦参军》就是写于虽贫困却豪迈的梁宋时期,和《别董大》一样,都是送别诗中少见的意气风发之作。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这开首五言四句,是诗人自道早年经历。迎面扑来的是盛唐特有的昂扬的气息,在那个狂人辈出的时代,士子们怀着自信和理想,去长安寻求宽阔的人生之路,希冀着成就一番伟业。高适便是在弱冠之年来到天子脚下,凭着“解书剑”的文才武略,他是那样自信,以为公卿之位屈指可取,他眉眼炯炯地抬头看那皇宫巍峨的大门,想象着自己立刻就能头戴花翎地进进出出。真是年轻人的自信和天真啊,仿佛世界就是他的,双掌一合就能握在手中。建功立业的渴望,在他胸中像海水一样涌动、翻滚,是那样急不可待,他要追赶易逝的岁月。在那篇有名的《塞下曲》中他说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味此道,往往成老翁。”所以他不甘心做一个皓首穷经的酸朽书生,他要趁着风华正茂,来长安干谒圣主,博取功名!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可是现实不动声色地嘲笑着年少轻狂的书生,是啊,在这个太平盛世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的礼乐制度遍泽四海;文治武功,风教的鼎盛,恐怕连三皇五帝的时代也不能及。可是这样“伟大”的朝世,丰功伟绩都是属于天子近臣的,一介布衣,没有资格去干谒圣明的君主。似褒实贬的四句话,将诗人心中的不平一吐而尽。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受了挫败的诗人回到家乡,但家中却没有良田沃土,何以生活呢?他只好东去梁宋,在商丘谋生。汉代的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带筑起兔苑,开凿雁池。诗人在曾经的歌舞游冶之所种田捕鱼,艰难地寻求生计,为收获不丰而心酸发愁。这四句中连用几个典故,牢骚之情缠绕其中,令人颇感无奈心酸。诗人的家乡在河北景县,而非洛阳。之所以说“归来洛阳”,是因《史记·苏秦列传》中有一段说:“且使我有雒(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苏秦当年引锥刺股、发奋读书以求功名显达的事迹,在诗人心中定有强烈的共鸣。当年的策士虽早年落魄,最终却能纵横六国、荣归故里,这对失败之际的诗人也是莫大的鼓励。雁池垂钓,又用了姜太公垂钓渭水以待贤君的典故,来激励自己暂且忍耐,虽然也会“心长苦”,但或许有一天,会遇到像周文王那样知人善任的明主,披砂简金地寻到自己,去为他施展平生的才华。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在埋没于乡间山野的日子里,人人都认为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什么出众之处。唯有你,懂得我,欣赏我,和我交往,最是相亲。这两句是全诗中最感人的语言,像孩子一样说出心中的感激,患难之交见真情,贫困落拓之际的友谊,好比漆黑长夜中的一盏烛火,给人温暖、力量和希望。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韦参军是怎样给诗人以笃厚的真情呢?他虽然是一个普通的下层小官,官俸微薄,但是在高适需要接济的时候,却从来没有一次因为家贫而拒绝过,这种交情,相识百年的人也不过如此啊,诗人深深的感激着这样的福气。高适是一个性情豪放之人,喜好交结,他的《邯郸少年行》、《古大梁行》等诗里都充满着豪士侠客的肝胆意气,李白、杜甫也曾与他一起“弹棋击筑”、“纵酒高歌”,慷慨怀古。在与韦参军交往的时候,他们日间骑马游猎,弹棋击筑,常常兴尽而归。在春天的杨柳林里他们纵情地喝酒、高歌,怀才不遇的悲慨在酒与歌里淡了、散了,诗人享受着友谊带来的快慰。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可是欢乐总是乍现,随即凋逝。离别的消息传来,令诗人心神俱惊,旋即被包围在一团惆怅里。但他天生积极豪迈的性格使他不会耽于惆怅,还去安慰友人:大丈夫岂能学那小儿女凄凄作别,在分别的路口涕泪连连?就像他在《别董大》中发出的壮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大丈夫自当横行天下、四海为家,面对离别也一样豪情不改。

  这首送别诗宛如一次面对挚友的长篇独白,字字情真意切,句句肝胆相照。诗风是他一贯的笔势豪健、雄浑奔放,用杜甫的话来说,仿佛“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真是一首令人闻之欲拔剑起舞的好诗!

高适《别韦参军》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