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高中语文课本诗歌参考

时间:2021-08-31

  上海高中语文篇一:上海高中语文第一册

  高一第一册

  一、《沁园春长沙》

  文学常识:沁园春,词牌名.

  主要内容: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

  主要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描写万物极富生命力之景,表现风发意气、满怀豪情)

  2动静结合(枫树、百舸争流)

  3用词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

  背诵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文学常识:梁衡,当代散文家。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

  主要内容:从“美丽”的角度切入,表现居里夫人之美——外在美(世俗称羡的美貌)、内在美(远大志向、执着追求进取)

  主要写作特点:1、叙议结合。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P5、P7)

  3、引用名言。(深化主旨,加深文化内涵)

 三、《边城》沈从文

  文学常识: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中篇小说)、《长河》(长篇小说)

  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湘西边境的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通过叙述主人公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人性(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友爱之情)的赞美,和对已被现代文明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主要写作特点:1、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诗意的边城诗意的人)

  2、以简练而细腻的笔法刻画人物心理。

  3、对地方风物的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景物)

四、《合欢树》史铁生

  文学常识: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我与地坛》

  主要内容:通过合欢树写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酸楚。

  主要写作特点:1、象征手法的运用:

  母亲—合欢树:母爱,对儿子的期盼

  儿子—合欢树:我的成长,对母亲的思念

  母子合欢—母亲的期望得到实现,儿子理解母爱

  2、语言风格:沉静、淡然。(平淡朴实)

五、《最后的常春藤叶》

  文学常识:1、作者:欧亨利,美国,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

  2、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法国。《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俄国。《套中人》、《变色龙》

  主要内容:用一个构思巧妙的故事,描写了几个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展现人性之美。贝尔曼:舍己为人、以生命为代价创造出真正杰作

  的画家。

  主要写作特点:1、埋伏笔:贝尔曼“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P32)

  2、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语言风格:幽默俏皮,被称为“含着眼泪的微笑”。

六、《邂逅霍金》

  文学常识:葛剑雄,大学教授。史蒂芬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

  主要内容:通过记述邂逅霍金的过程,不仅展现霍金独特的'人格魅力,更从人文视角,引发人们对霍金生活环境的关注,强调应该弘扬人文关怀精神,构建和谐、宽松、平等、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人文环境。

  主要写作特点:1、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霍金形象。

  2、用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来组织文章,点明主旨。

 七、《再别康桥

  文学常识: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人物。诗集《志摩的诗》、《云游》

  主要内容:表达诗人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和对难忘岁月的深深眷恋。主要写作特点:1、“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闻一多):音乐美(语言清新,节奏轻柔委婉),绘画美(情景交融,意境美),建筑美(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2、折柳赠别意象

八、《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文学常识:作者:艾青,现代诗人。

  主要内容:描写大雪纷飞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主要写作特点:1、巧借意象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

  2、缘情造境,以境显情的手法。

  3、沉郁回环的表现手法。(“呀”)

 九、《双桅船》

  文学常识:1、作者:舒婷,当代诗人。

  2、“朦胧诗派”代表诗人:顾城、舒婷、北岛

  主要内容:表达诗人对爱情、友情、亲情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主要写作特点:意象、象征手法(如:岸----港湾、依靠、寄托、家、爱人、温暖)

十《诗经蒹葭》

  文学常识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乐府继承),原名《诗》,共305篇,又称《诗三百》,高中学过《蒹葭》、《采薇

  2、内容:风、雅、颂(“风骚”并称:《国风》《离骚》)

  3、表现手法:赋、比、兴

  4、结构特点:重章叠句

十一、《种树郭橐驼传》

  文学常识:作者:柳宗元,唐,字子厚,世称“柳河东”(籍贯)、“柳柳州”(官职),代表作《捕蛇者说》、《永州八记》、《江雪》,与韩愈共同倡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

  主要内容:记叙郭橐驼的种树之道,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根本法则,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了中唐吏治扰民伤民的弊端,体

  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顺天致性)

  主要写作特点:1、对比:郭橐驼—他植者(论述性的)

  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叙事性的)

  2、映衬(互相照应):养树—养人、治民(增强气势)

  3、寓言体:通过郭橐驼种树,说明了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

  4、语言:婉约多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