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1-08-31

  桂枝香

《桂枝香·金陵怀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①王安石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出知江宁府,本词即作于此时。此词上片描绘金陵的壮丽景色,下片抒发怀古感喟而寓伤时之意。词中通过怀古谴责六朝君主“繁华竟逐”,不修政事,武备衰弛,导致亡国,实有借历史警戒当朝之意。《桂枝香》:词调,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②送目:远目,望远。故国:即故都,金陵为东吴、东晋、南朝宋、梁、陈六朝故都,故称故国。初肃:天气刚开始萧肃。肃,萎缩,肃杀,形容草木枯落,天气寒而高爽。

  ③澄江:江水平静而澄清。练:白绢。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簇:箭头,形容山势峻峭。

  ④征帆去棹:往来的船只。帆、棹,这里都代指船。斜矗:斜插。矗,直立。

  ⑤“彩舟”两句:意谓结彩的画船行于薄雾迷离之中,犹在云内;华灯映水,繁星交辉,白鹭翩飞。这两句转写秦淮河,“彩舟”系代人玩乐的河上之船,与江上“征帆去棹”的大船不同。又与下片“繁华”相接,释为秦淮河较长江为妥。星河,天河,这里指秦淮河。鹭,白鹭,一种水鸟。一说指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难足:难以完美地表现出来。

  ⑥繁华竞逐:“竞逐繁华”的倒文。繁华,指华丽奢侈的生活景象。

  ⑦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隋朝大将韩擒虎,统兵伐陈,陈后主(陈叔宝)还和宠姬张丽华在结绮阁寻欢作乐。陈后主、张丽华被韩俘获,陈亡于隋。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恨,接连不断。

  ⑧漫嗟:空叹。

  ⑨“六朝”两句:意谓六朝的往事象流水般消逝了,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绿色,而繁华无存了。

  ⑩“至今”三句:化用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商女,歌女。《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陈后主作,其辞哀怨绮靡,后人将它看成亡国之音。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译文】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银练,翠绿山峰像箭镞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相续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遗曲吟唱。

【评点】

  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以“登临送目”起首,指出地点和时间,并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写。结尾总收一笔,从侧面概说此地风物之美。

  下片抒怀。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别有言外之意。“千古”二句起笔高迈,从后人感怀的角度,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六朝”两句融情入景,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衰草、商女、后庭等一系列凄清的意象,效果立现。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可至今犹唱的《后庭》遗曲不也是对今人的一种警醒吗?

  这首词境界雄浑、阔大,伤怀吊古,暗寄讽谏之情,可以看出词人对统治者的劝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谓蕴藉深沉。

赏析: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