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诗词艺术歌曲的音律美

  诗词艺术歌曲最重要的呈现方式是古诗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基本遵循着平长仄短,多调回环、依字行腔等原则。汉语本身有着音乐性特点,使得诗词艺术歌曲以“字调”规律为参照,充分发挥诗词的音乐音律美。词曲间通过一字对多音或长音进行结合,使得每一个字从字头、字腹、到字尾都清晰的显示出其发展的过程,旋律的起伏根据词调的变化、诗词的语音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旋律间的高低起伏、音程的大跳与级进的有效结合,使得艺术歌曲的韵律富有动力和色彩性。

  黎英海创作的《枫桥夜泊》首次将吟诵性的旋律用于艺术歌曲的创作,这首作品的钢琴部分承担了景色描绘、形象刻画、情绪渲染、声音造型等方面的作用,充分提升了钢琴在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表现力。在这首作品中,主旋律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雅乐六声和七声调式,钢琴与人声的模仿、对比巧妙地交织成为一个整体,伴奏中运用色彩空洞的纯五度和弦模拟寒山寺的钟声,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这首七绝古诗含蓄、空灵、自然美的独特韵味。体现了诗词艺术歌曲旋律中独特的音律美。使得音乐既具有中国古典音乐风貌的同时,又不失现代音乐特色。

  三、声腔艺术美

  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在汉语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具有其独特的韵味,字正腔圆,依字行腔是对其演唱艺术最基本的要求,元代燕南芝庵的声乐理论著作《唱论》中,通过描述声乐演唱中常见的二十四中弊病,来表现正确的演唱方式,他提出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演唱要求。明清时期也有众多的演唱理论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美学观念,主要提到的就是“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魏良辅曾提到过演唱要吐字扎实、行腔要母音饱满,要依据语气内容来掌握节奏。长腔与短腔在演唱时需要注意不同的问题,长腔避免拖沓、合理的运用气息的支持,短腔注意要唱的干脆而有力。在演唱时还应依照汉语发音的特点,读字清晰准确,发声圆润。

  诗词艺术歌曲所具有的声腔美、音色美的特征在由石夫所作曲的《长相知》中表现的十分突出。演唱过程中注重声腔的声调韵味,演唱之前先进行朗读,将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念清晰准确,保持腔圆,字尾收干净,读出诗词的语气,从而把语气带入到演唱的过程中。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结合清晰准确的语言、优美的旋律曲调、细腻的情感、意味深刻的意境,带给人们丰富的美感与意味隽永的审美意蕴。  四、结语

  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是从远古时期走来,又经过新时期不断挖掘、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的艺术品,它既保留了我国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与文化特质,又渗透着新时代多元文化的品质,有着鲜明的综合性和独特性,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当前,诗词艺术歌曲已经被各高等音乐院校选为声乐教材以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加强学生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成与发展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歌曲艺术特征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旋律美、民族声乐美的把握,这些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