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备课笔记(2)

时间:2021-08-31

三、选题设计

  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诗“悠然见南山”有两种版本,另一版本为“悠然望南山”,你认为是用“见”好还是用“望”好?

  研究方法:

  (1)将这两种版本收集到手。

  (2)收集关于这两种版本的尽可能多的评论。

  (3)比较这些评论的异同。

  (4)研读原诗,对原诗读出自己的心得。

  (5)将自己的心得与那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比较,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参读书目:

  王瑶编注《陶渊明集》,作家出版社,1956年8月第1版;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64年5月第1版;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季镇淮等选注《历代诗歌选》第一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3月北京第1版;

  许金榜《历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明天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题未定”草(七)》;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第1版;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

  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册,中华书局,1962年8月第1版;

  萧统编《文选》上册,岳麓书社,1955年9月第1版;

  苏轼《东坡题跋》引语,《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册。

  2.试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

  (1)收集关于这两首诗的资料,包括不同版本的注释、选讲、赏析、评论、背景材料等。

  (2)收集关于这两位作者的资料,包括生平、年谱、思想、创作主张、背景材料等方面的资料。

  (3)仔细研读这两首诗,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4)对这两首诗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以作出评价。

  参读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许金榜《历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明天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

  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孙育华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贺新辉主编《全唐诗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此诗景与意会,故可喜也。无识者以见为望。白乐天效渊明诗有云:“时倾一樽酒,坐望终南山。”则流俗之失久矣。惟韦苏州答长安亟裴棁诗云:“采菊露未晞,举头见秋山。”及真得渊明诗意。

  (苏轼评语,《名贤诗评》)●卡片②

  渊明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四句,由诗人以来无此句。

  (王安石评语,《陶诗汇注》)

  ●卡片③

  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面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

  (晁补之《鸡肋集》)

  ●卡片④

  “问君何能尔”:问得远。“心远地自偏”:“心远”二字,千古名士高人之根。“悠然见南山”:“见”字无心得,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真意、忘言,即在此数句。(钟惺《古诗归》)●卡片⑤“悠然望南山”,望一作见,就一句而言,“望”字诚不若“见”字为近自然。然山气飞鸟皆望中所有,非复偶然见此也。“悠然”二字从“心远”来,东坡之论,不必附会。

  (何焯《义门读书记》)

  ●卡片⑥

  此但书即目即事,而高致高怀可见。起四句言地非偏僻,而吾心既远,则地随之。境既闲寂,景物复佳,然非心远,则不能领其真意味。既领于心,而岂待言,所谓“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言”,有曾点之意。后六句即“心远地偏”之实事。

  (方东树《昭昧詹言》)

  ●卡片⑦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处,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

  ●卡片⑧

  这首诗,尤其是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然而简单地以这种美学境界来概括陶渊明的全部创作,又是偏颇的。因为事实上,陶渊明诗文中,表现焦虑乃至愤激的情绪,还是很多,其浓烈几乎超过同时代所有的诗人。但也正因为焦虑,他才寻找静穆。……这是在新的困境与背谬.中所寻得的理念和诗意上的完美的生命形态。

  (骆玉明《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中对《饮酒二十首(其五)》的赏析)

  ●卡片⑨

  老杜有《岳阳楼》诗,孟浩然亦有。浩然虽不及老杜,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亦自雄壮。

  (曾季狸《艇斋诗话》)

  ●卡片⑩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妙,可以为法,何必效晚唐哉?

  (杨慎《升庵诗话》)

  ●卡片11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壮语也。

  (胡应麟《诗薮》)

  ●卡片12

  此临湖而兴求仕之思,复量其才而不欲进也。

  (唐妆询《唐诗解》)

  ●卡片13

  起便别,三、四典重句法,最为唱。后托兴可伤。

  (周敬《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卡片14

  如浩然“涵虚混太清”,子美《望岳》之“阴阳割昏晓”等句,真妙寺化工,在诸名家不可多得。

  (陆佃《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卡片15

  混混不落边际,三、四惬当,浑若天成。

  (陆时雍《唐诗镜》)

  ●卡片16

  起得大。次句五字妙,六句感兴深厚。

  (郭浚《增定评注唐诗正声》)

  ●卡片17

  颔联较工部“吴楚东南”一联为近情理。凡咏高山大川只可如此,若一往作汗漫岭赠语,则为境所凌夺,目眩生花矣。予于《登慈恩寺塔》诸诗雅所不赏以此。

  (王夫之《唐诗评选》)

  ●卡片18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自然是登岳阳楼诗。尝试设身作杜陵,凭轩远望观,则心目中二语居然出现,此亦情中景也。孟浩然以“舟揖”、“垂钓”钩锁合题,却自全无干涉。

  (王夫之《姜斋诗话》)

  ●卡片19

  孟诗本自清淡,独此联气胜,与少陵敌,胸中几不可测。

  (邢昉《唐风定》)

  ●卡片20

  襄阳《洞庭》之篇,皆称绝唱,至欲取压唐律卷。余谓起句平平,三、四雄,而“蒸”、“撼”语势太矜,句无余力;“欲济无舟揖”二语,感怀已尽,更增结语,居然蛇足,无复深味。又上截过壮,下截不称。世目同赏,予不敢谓之然也。

  (毛先舒《诗辩坻》)

  ●卡片21

  山谷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不知‘云中下蔡邑,林际春申君。”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如‘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此论最有神解。

  (王士桢《带经堂诗话》)

  ●卡片22

  读此诗知襄阳非甘于隐遁者。语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外望张公之援引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卡片23

  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卡片24

  题中“张丞相”当为张九龄。后四句隐隐然确有干乞意。昔贤常以此而略有轻薄之意。张九龄是贤相,向他干乞,又有何妨?牯向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干乞,方为有碍身位。昔时贤者常因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报国无门,而走归隐之路。非无报国之志也。若陶靖节、王右丞、孟襄阳等无不如此。若专以为归隐便好,越隐越好,而有求仕之意使坏,仅以此来衡量诗品高下,人品高低,则似欠妥矣。

  (孙琴安《唐五律诗精品》)

  ●卡片25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这诗抒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郁抑不平的感慨。尽管在现实社会里到处碰壁,找不到出路,然而结尾的地方,诗人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会有实现的一天,表现出一种热爱生活的乐观积极精神。

  (马茂元注《李白诗》)

  ●卡片26

  这诗是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结尾处,忽开异境,幻想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充满着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精神。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卡片27

  (《观刈麦》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绵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贾文昭《唐诗鉴赏辞典》中对《观刈麦》一诗的赏析)

  ●卡片28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词人自己)为什么通宵不眠,发为之白?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为什么会落泪?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这首词,有人说是“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性”,这只是表面看法,其实它是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消极防御政策所赞成的严重后果形象的概括与反映,这是唐代一般的边塞诗所难以比拟的。

  (李廷先《唐宋词鉴赏词典》中对《渔家傲》一词的赏析)

  ●卡片29

  《渔家傲》的基调是低沉的,它给读者具体的感受,是悲愤而又惆怅不甘的低徊情绪,这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与政治环境所决定的。……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封建士大夫,具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精神,而在事与愿违,侘傺坎坷之际,又不免消沉。这样就构成了他内心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词里也表现了两个方面,由于他关怀现实,对社会现实充满了愤懑与不平,所以排再,所以沉郁;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所以哽咽,所以悲凉,所以情调低沉。两种互相排斥的因素对立的统一,形成了范词的独特风格。

  (马茂元、王从仁《苍凉悲壮的边塞号角——谈范仲淹的》)

【《诗词五首》备课笔记】相关文章:

1.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2.诗词五首诗词

3.南山诗词五首

4.梦呓诗词五首

5.关于诗词五首

6.重阳诗词五首

7.《重阳诗词五首》

8.精美诗词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