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三字经读后感6

  《三字经》之所以家喻户晓的原因,是由于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朗朗上口的韵律,饱含哲理的内容,让我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品德教育。“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头悬梁,锥刺骨。”这是《三字经》中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就像一块玉,只有打磨后才会成为器具,如果没了打磨就永远是一块玉石。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文化。只有不断努力地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字经》就像一个老师,教导着我们,为我们铺设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今后我要向这些优秀的古人学习,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读后感7

  这个寒假的征文主题是“诵读经典传承国粹”,我选了《三字经》,认认真真读了几遍。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的形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育我们好好学习的,等等。

  其中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一句话是“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要常常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光阴。爱玩是我们小学生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就说我吧,寒暑假的作业,每次都要等到快开学的前几天才急急忙忙地去做完;我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并且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的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让我们受益无穷,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三字经读后感8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亲子阅读了《三字经》里面的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还一起阅读了《黄香温席》和《药圣孙思邈》这两个故事,《三字经》我很早就会背诵里面的内容,但并没有理解里面的意思,这次阅读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人非常重视孝道,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每个人都应该要做的事情,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还能干成什么事情呢?我一定要学习他们,孝敬我的父母,和弟弟友爱相处,我原来有的时候会不听父母的话,让他们生气,还经常和弟弟发生争执,不懂得让着他,我觉得这样很不应该,我要改正过来,做一个尊老爱幼,懂得孝顺的好孩子。

  三字经读后感9

  以前有“三、百、千必读”的说法,这的意思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必须读!

  三字经的特点是三字一句,简介明了。别看它简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后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奥: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传统当中,有三派说法。一派,孔子的说法。他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后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孔子置而不论(意思是他不说),留个悬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极深关系的荀子的看法。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本来就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他这个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我们看一个小婴儿生下来,他饿了就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辛苦吗?他会管母亲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生病了吗?都不会,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善良。

  那么《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谁的思想呢?是“亚圣” 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却不明确。孟子并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确意见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为人的本性是会变的,向孙悟空会72变一样,有时候是善,有时候是恶……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10

  记得在我两岁时,妈妈就开始在我耳边念起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姓相近……”,是我从小听到大的。

  直到上了幼儿园我才能完整的背下来,那时还不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就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又把以前读过的《三字经》拿出来细细品味。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的是:孔融四岁时,父亲买回一筐梨,哥哥们都上了学堂,哥哥们让孔融和弟弟先挑,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坐在旁边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父亲看见了很高兴,心想孔融还没上学堂就懂的谦让。读了这个故事,我很有感触,心想我和弟弟之间、我和朋友之间、我和同学之间,是不是也要像孔融一样,凡事要让一让,我们的关系是不是就更和谐了。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跟弟弟抢玩具枪,把弟弟弄哭了。因为弟弟是在我八岁时出生的,以前所有的玩具都是我的。没有人跟我争抢,每当这时妈妈、奶奶总是教育我谦让着弟弟,叫我满足弟弟的需求,我很气愤、很委屈,心想“凭什么……,偏偏与他对着干。”不懂的谦让,不止一次的把弟弟惹哭。以至于后来弟弟就不怎么跟我玩了,好像不信任我似的,看着弟弟懵懂的大眼睛,我的心里像打开了五味瓶,亏我还是哥哥呢,怎么这么小家子气,和这样的小不点争风吃醋,如果能够穿越到那个讲究礼仪尊卑的“孔融让梨”的年代,年幼的孔融不笑话我才怪呢!想到这里,我不好意思地对着弟弟笑了笑,把他喜欢玩的玩具一件一件摆在他的面前,弟弟顿时舞动着小手攒动起来,我也不由得挺了挺胸脯配合弟弟做了个鬼脸。

  我还特别喜欢这本书里面的一句话“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肯定是没有作为的。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爱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棒干嘛用啊?”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的。”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诗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也有我的兴趣和理想,要想把它变成现实,我必须在学习的道路上谦虚谨慎,脚踏实地。

  读了《三字经》,我受益匪浅,明白了很多道理,以后我还要多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相关文章:

1.三字经的读后感300字(通用15篇)

2.《三字经》读后感(通用10篇)

3.三字经读后感(通用6篇)

4.《三字经》优秀读后感(通用16篇)

5.三字经的读后感(通用5篇)

6.《三字经》读后感500字(通用12篇)

7.三字经读后感(通用8篇)

8.《三字经》读后感通用10篇

9.三字经小学生读后感(通用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