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毅:三字经讲记(3)

时间:2021-08-31

  我们的传统教育与 现代通行的西式教育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因为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教化的对象不同,所以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就有所不同。传统教育有四项内 容,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接受,包括家教(家庭教育)、师教(学校教育)、进修(社会教育)和明理(宗教教育)。人的一生必须四种教育都接受,做人才能够圆 满。现代的教育制度只剩下学校教育一种了,顶多再加上一个社会教育,二者还都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这种教育属于交易行为的一部分,并不是教育 的全部。

  传统教育的根本是要教人化性、立命、明道、行道,也就是怎样做人。有成人才有成事,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即使做事有成也是侥幸,不能保 持长久。韩愈《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帮助学生化性、立命,教他做人之道,见闻觉知的知识传授是次要的,所谓“有余力 则学文”,没有余力宁可不授业,也要先传道。学生不化性,老师不会放你出山,你硬要走老师就将你除名,这不是老师存心与你过不去,而是真心要对学生负责 任。

  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但是现代教育教授的,几乎全部都是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生活质量不是 不重要,它只是初步的,改变生命质量、升华我们的心灵,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三个目标:首先要转迷为悟,其次要转识成智,最后达到转凡成圣,这才是人生的终 极目标。这是古今中外所有学问研究的大课题,也是传统教育的根本。

  要有这样的认同,就要首先辨别清楚两个基本概念:

  一是谋生与人生要分 清。谋生是人生的初级阶段,人生才是你的终极目标。谋生只是满足人的动物属性的生存利益的需求,谋生阶段实现以后就要向人生阶段转变,开发人的社会属性。 如果对此没有认同,你的一生都会被局限在物质利益的圈子里,小房换大房,小车换大车,糟糠之妻换个美女,没完没了,总是在谋生阶段里打转,你的人生价值就 永远不会实现。  二是事业与职业要分开。职业是你的饭碗,可以喜欢可以不喜欢,它与你的事业并不矛盾。你的兴趣所在、你的爱好、你的追求,你一生奋 斗的目标才是你的事业。事业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赚钱的,古今中外的大家,无论是大艺术家还是大哲学家,都是死了以后才值钱的,活着的时候苦得很。职业与事业 能合一最好,如果不能一致,就要用职业来养事业。事业之志一旦定下来,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否则人的一生将一事无成。

  以上问题在家庭教育阶段就要 解决,古人说“三岁看老”,儿童时代的幻想和理想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破题,以后的知识积累都是围绕着这个幻想和理想展开的,步入社会就是为实现这一理想而 奋斗。没有幻想和理想的人生一定是平庸的,人没有理想就没有根,没有追求就没有进步,没有事业就没有办法圆满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