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详解: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2)

时间:2021-08-31

  在教学内容上的讲究,就是“详训诂,明句读”。训诂与句读是读古书的基本功,训者解也,诂者古也,所谓训诂就是用通行的白 话解释古文的词义和字义,后世发展成一门专科学问,叫训诂学。中国的文化典籍经过“焚书”的浩劫和秦末的战乱,至两汉时已经是残破不全了,特别是“五 经”,后人已经很难读懂了。于是汉儒们才出来训诂,对五经进行注释和考据,通经的人称为 “五经博士”,所以训诂学起源于汉朝,被称为汉学。现代西方国家将中国文化统称为“汉学”是不确切的。

  清代是训诂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分出训诂学、 章句学、考据学、注释学等专门学科,后世统归为语言学。今天高等学府里面开设的文献管理、档案管理、图书馆学等专业都开设此类课程。但是研究归研究,到底 有多大的实用际价值则是另外一回事。有人就为一个字、一句话考据一辈子,可以写上百万字的文章,甚至拿个博士学位。

  句读相当于现代的标点符号, 古文都是一文到底,不用标点符号,注意不是没有,而是不用,没有和不用是两回事。为什么不用?因为文章一经圈点,文气就断了,正如人的三焦之气本是畅通 的,如被截断,气机就滞塞不通一样。文章是有生命的,有眼有气,文气一断,文意就僵了,文章就死了。一部《论语》一辈子都读不厌,每年读有每年的理解,每 次读有每次的体会,句读一变,整个文意就大变,真是奇妙得很,所以不能断死。宋儒将《论语》活生生的20篇文章断死,变成现在的253条僵化的语录,除了 断章取义方便以外,孔子的思想被严重扭曲。因此对古文训诂可以,不能翻成白话文;明句读可以,不能做句读。

  但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将文意、字意讲明 白,将文章的初始句断讲解清楚,以便帮助初学者理解。句读的基本原则,就是“语绝为句,语顿为读”,语气结束的地方为“句”,用圈(句号)来标记,没有结 束的文句叫做“读”,用点(逗号)来标记。古人常有“可圈可点”一词,赞颂某位历史人物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