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有益于少年儿童一辈子(3)

时间:2021-08-31

  做人的教育不仅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而且贯穿于人生的始终。不仅读书学文是这样,学武学艺都是这样。古人说,学武先学武德,学艺先学艺德,德不过关,武艺和技能师傅是不会往下教的。故而,中国的儿童,从一接受教育的时候,接受的就是培本明理的教育,故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千古流芳,舍生取义,杀生成仁

  的训示能铭心不灭,均为德育所至。德育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培育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这一意义上说,元与清如果不接受中华文化的同化,就一定会在抗拒中华文化之中灭亡。尽管这两个朝代最后都灭亡了,但它只是中华文化传承进步过程中的被取代,并不是文化的消亡。同理,日本侵华战争的失败,与其说是败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面前,不如说是败在中华文化的博大顽强面前。

  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不少的实例都在说明,一个民族的真正消亡,是因为这个民族的文化已经消亡。由国学培育出的道德文化,由德育烘托起的中华文化铸就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培育出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永远不可战胜的。这就是中华国学教育的魅力所在。也就是在这魅力的前提下,育才激能的教育为民族的灵魂添姿添采,为民族的脊梁丰臾血肉。

  中国的国学教育以立德为本,但并不摒弃文化知识和运用技能的教育与培养。韩愈老先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十分地明析了老师的职业职责。韩愈老先生的这句话,是对其之前中国教育施教者行为现象的凝炼,也是对其以后的教育者的施教行为的一种要求与规范。中国的国学教育历来主张德、才、艺并举,从来都在倡导“学以至用”,把它作为教育的宗旨,读书的核心。孔子认为,“学”是为了“行”,而且“行”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