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感人故事精选

时间:2021-08-31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有哪些?大家知道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周恩来的感人故事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篇一

  1934 年 10 间,正当反动派集中兵力向苏区发动疯狂“围剿”的时候,周恩来同志从瑞金路过于都楂林乡,住在雇农张慈福家里,环境异常艰苦。他的身体很差,但仍然夜以继日地带病坚持工作。

  警卫员们很为自己首长的身体健康担心,总想给他弄点有营养的东西吃,但一则伙房搞不出什么好菜,二则周恩来同志不答应。眼看着自己首长的身体一天天瘦下去,他们的心里感到比刀割还疼。

  有一天,上级发下了津贴费。大伙儿便计议,无论如何也要买点好吃的给自己的首长补补身体。他们听说冬瓜炖鸡营养高,就去老乡家买来一个冬瓜和一只鸡。他们小心地杀了鸡,扯去鸡毛,把鸡收拾好,和冬瓜放在罐子里加水清炖。晚上,罐子被端到了周思来同志的房里。一股肉香扑鼻,周恩来同志以为这是警卫员向有关方面特别要来的,便对他们说:“这是哪里来的 ? 同志们要知道,越发在艰苦的时候,越发要坚持原则,丝毫也不能特殊呀!” “不,这不是领来的,这是用我们自己的津贴费买的”大伙赶快向他解释。

  周恩来同志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用一种亲切的口气说:“好吧,既然买来了,就把张慈福父子俩也请过来,我们一起聚餐吧 ! ”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篇二

  “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不仅是周恩来总理高尚人格的写照,也展示了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

  周恩来总理不仅自己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高风亮节,全世界都景仰。联合国降半旗哀掉他,以至突破了《旗典》中关于降半旗最多两天的规定。对于自己的配偶、亲属和子女,他更是严格要求。他曾说过:“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1974年筹组四届人大领导班子时,毛泽东曾批准提名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被周恩来压下来。直到他去世后,邓颖超在1977年被选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才得知此事。

  他的弟弟周恩寿上世纪20年代参加过大革命,解放后因病被安排到内务部任参事。周恩来坚决反对,执意为其办理病退手续。从1950年到1968年供其生活费,从每月105元到120元,后来增加到200元。周总理没有亲生子女。对侄子、侄女同样严格要求,周总理经常告诫他们:“不要因为我是总理,就自认为有什么特殊,造成不好的影响。--你们要自觉改造自己。不能学八旗子弟。”

  周总理身居高位,从来不谋私利。其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及其利息,别无进账。而支出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日用开支以及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等。据统计,周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直到1976年1月份去世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这一组数字更像一把尺子,衡量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一个党和国家创始者、领导者的襟怀节操,光昭日月。周总理的这“十条家规”不知会让多少官员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