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字经给我们的启示(3)

时间:2021-08-31

(三)要亲近良师益友,学习文明礼仪

  《三字经》又讲到了“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有什么含义呢?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相传在春秋时候,郑国有一个乐师,叫师文,他听说鲁国出了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大师叫师襄,于是师文就远远地跑到鲁国去拜师襄为师,谁知道这个师襄眼界很高,不轻易招弟子,一再地回绝,这师文当然一再地坚持,坚持拜他为师,终于感动了师襄,收他为徒。但是过了两三年,师襄发现很怪,师文很勤奋,经常在那弹奏,在那练琴,照说没什么不好,刻苦练琴。但是师襄发现,师文从来就不弹奏成曲子的东西,都是弹几个乐章,弹几个片段,从来不演奏整篇乐曲。师襄看看这个跟自己很亲近的弟子,就觉得很纳闷,你跟我这么近,也学了两三年,你居然连完整的曲子都不会弹,看样子你是没什么天份啊。得了,你回去吧,你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师襄就把这想法跟师文讲,师文怎么回答,师文讲,老师,我并不是不会弹完整的曲子,而是我知道,如果我一旦能够演奏完整的曲子的话,老师你就会认为我学业有成了,你就会让我回去了,我就再没有机会亲近老师了。所以我故意不弹。师襄一听,很受感动,说道:“你弹一个来听听。”师文就演奏了一首非常完整的曲子,让他的师父感到非常欣慰。师襄终于认识到,这是怎么样的学生。师襄破格同意师文慢点出师,继续带他学琴。师文接着就更加亲近自己的老师,细细琢磨老师的技巧。师徒俩人后来都成了音乐大师。

  这是个亲近老师的故事。那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去结交朋友呢?怎么去交益友,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我们知道古人是及其重视、及其强调朋友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一向认为什么是朋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建立在一种共同的理想基础上,共同的道德追求的基础上,共同的人格基础上的一种友好关系,这种友好关系是超越血缘关系的。也就是朋友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道德、共同追求基础上的一种友好关系。

  中国古代有太多太多关于交友的故事,最有名的是桃园三结义。我在这里也给大家讲一个交友的故事,不像桃园三结义那么有名,但是好多人可能也听说过,这就是一个成语的来源,也是一个典故。“割席断交”,汉朝时候,有一对兄弟,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叫管宁和华歆,两个人非常要好,好到天天一起坐在一张席子上一起读书。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就等于我们今天同坐在一张板凳上。有一天,两个人都在埋头读书,突然听到外面声音很响,很热闹。管宁依然读书,不为所动、不受干扰、充耳不闻。而华歆一下跳起来,跑到外面看热闹,之后跑回来告诉管宁,兄弟,外面好热闹,太好看了,新官来了,正好在游行,你不去看看吗?管宁拨出随身所带的刀子,一下子把他们坐席读书的那张席子割断。也就是说,我从此以后,不跟你一块儿了。在古代就意味着断交。管宁就对华歆说,我们俩不是同一类人,你太好那些浮名虚节,外边有一个新官到我们这里来新任,鼓吹热闹,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咱们现在要一心读书,所以我看,我们断交。临分别的时候,管宁再次跟华歆讲这个道理,华歆也听不进去,后来的结果,华歆是被杀的,因为他趋炎附势。而管宁后来流落到辽东,到了辽东以后,管宁就用仁义道德教化当地的百姓,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好的名声。这就是“割席断交”的故事。可见,古人把选择朋友看得是多么严肃,看得多么重要。

  除了尊师重友,我们的古人还非常重视礼仪,把这三个内容看成是儿童必备的启蒙教育。而现代的社会中,我们同样提倡礼仪,提倡讲文明、懂礼貌,所以中华民族一直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那么这种传承了几千年之久的“礼”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张良拜师的故事:

  秦朝有个青年,名叫张良。有一天,他经过一座小桥,看见一位白胡子老人正坐在桥头叹气。

  张良上前一看,原来老人的鞋掉到桥下去了。张良二话不说,爬到桥下拾起鞋,递给老人。老人没有接鞋,而是把脚往前一伸,张良又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鞋。

  谁知没穿好,老人把教一歪,鞋又掉到桥下去了。“哎呀,快给我捡回来!”老人大喊。张良觉得老人在捉弄自己,很不高兴,可是看到老人银白的须发和驼了的背,仍然耐着性子帮他见了鞋。

  老人穿上鞋,笑了笑说:“你这小子还不错,我想教你点儿本事。愿意学的话,五天后的早晨,在这儿等我。”说完,老人就走了。

  到了那一天,张良刚上桥,就看见老人已经站在桥头了。老人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让老人家等你呢?过五天再来吧!”

  又过了五天。鸡一打鸣,张良便提着灯笼往桥上走,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瞪了张良一眼,说:“五天后再来吧。”说完,他又拂袖而去了。

  到了约定的时间的前一天晚上,张良吃过晚饭后就来到了桥上。过了一会儿,老人一步一步地走来了。

  这次,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说完,他递给张良一卷兵书,说:“你好好读这本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业。”

  从此,张良专心致志地钻研这本兵书,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为刘邦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由此可见,对待他人一定要有礼貌,要心怀敬意,尊重对方。求知求学的过程之中,必须具有锲而不舍与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品德,就可能从别人身上学到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三、学习《三字经》的意义

  总之,《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不可避免的含有糟粕,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人们所公认,只要我们细心地去揣摩和体会,一定会让我们领悟到为人处世的方法,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得到与众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