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相思湖散文(2)

时间:2021-08-31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厘清。

  一、不论是“小相思湖”还是“大相思湖”,都是筑坝拦水以形成水库为目的而建成的。前者是小水库,后者是大水库。

  二、“小相思湖”的拦水坝在今民族大学侧门至“相思湖国际大酒店”这一路段。而“大相思湖”的拦水坝则在今“江北大道”与“相思湖西路”的交叉路口附近,也就是可利江流进邕江的大水闸之北面。

  三、“小相思湖”是由流经民族学院(现称民族大学,下同)的小河改造而成,原先校内自名“团结湖”,谢觉哉老先生来民院视察题诗之后,才改名“相思湖”的。

  四、“大相思湖”是将可利江改造而成的,原名由四个学校公议后命名为“相思湖水库”,而非仅为“相思湖”三字而已。当然,“相思湖水库”一名,其实义就是“相思湖”,这是无可争辩的。

  五、谢觉哉老先生到广西民族学院视察题诗,诗中的“还从湖畔觅相思”所言的“湖畔”,应是民族学院校园内的湖畔,而不是可利江边——“相思湖水库”的岸边。

  六、民院校内的“小相思湖”,自1958年10月之后一直到2011年都叫“相思湖”,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广西境内没有别的“相思湖”可以混淆的。然而,可利江的“相思湖水库”这一名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它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如今生活在西乡塘区的七八十岁的本地老人,能有几个记得“相思湖水库”这一名称呢?

  七、21世纪之初,南宁市才规划将原“相思湖水库”即可利江水库建设成湿地公园的。2011年4月28日,南宁市政府举行“相思湖公园”竣工开园仪式。从此就存在大概念相思湖和小概念相思湖的区别了。市政将这座湿地公园命名为“相思湖公园”不是没有依据的,这个地方本来就叫“相思湖水库”,如今建成公园了,将它叫做“相思湖公园”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有人说,市政将民大的“相思湖”之名称“挪用”去了,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八、因为校内的小“相思湖”与可利江的大“相思湖”水面不相通,它应该是个独立的湖泊。如果说如今广义的、大概念的“相思湖”已经包含了民族大学校园内的小“相思湖”,似乎是有些牵强了。如果真要分得清清楚楚,那必须是其中一个要改名了。然而这样做似乎都难以接受,似乎也没有必要。

  九、“相思湖”这三个字,原来一直是广西民族学院的“文化符号”,虽然没有将它当作“无形资产”去注册,但它与这所学校的历史共存。一直以来学校不是有“相思湖广播站”、“相思湖文学社”、“相思湖诗社”、“相思湖印社”、“相思湖诗群”、“相思湖诗刊”、“相思湖学院”、“相思湖作家群”等等的存在吗?这就是证明。

  十、如今的“相思湖公园”是以可利江为中心和主体的。网上是这样介绍的:“相思湖”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南为江北大道、西为相思湖西路、东为相思湖东路,北至可利大道。该园区是以爱情为主题的特色人文风情园,搭配多种开红花、观红果的乔灌木,形成特色植物主题空间,烘托出爱情与相思的氛围。相思花园是相思湖公园由南向北的第一个区域,在大学路与江北大道之间,与邕江紧紧相邻。

  “相思湖公园”自2011年以来,一直都在不断扩建和完善之中。自从开园以来,一直都不收门票,但是游人却很少,一直都很冷清,具体原因不明。诚然,这座公园,水面宽阔、两岸奇花异草、绿树茂密,时禽穿梭,两三人在其中行走,有如置身深山旷野之间,极宜享受独处沉思之妙。说实在,这是一个休闲、娱乐和游赏风景的好地方。

  再说校园内的“相思湖”,这倒是广西民族大学历届校友终生眷恋的地方。过去一直听到人们说:广西民族学院的校园是广西最美的校园了。人们都把“民院”当作公园来游赏。在大学扩招以前,那时的广西民族学院,只有东校区,还没有西校区的概念。那时师生加起来,还不足一万人,但是那时的地盘还比现在的大,校内的“相思湖”水面也比现在的宽。那时的楼房很少,几乎都是平房,四五层的都算高楼了。那时的校园象座大森森,房子都被参天大树掩盖了。那时的园丁,主要是种花种草,树木已经很多了,所以校园内到处是奇花异草。现在的校园讲究的是绿色,校园的绿化人员主要是种树,很少种花的。如今很少看到五彩缤纷的校园景致了,每逢重要节日和重大庆典,他们便从市场拉来盆花突击摆一摆就行了。

  那时校内的“相思湖”,水很深,且很清,常见有人在湖中游泳。那时校内的“相思湖”是养鱼的,鱼是可以吃的。每逢节日到来,学校农场工人就负责下湖打鱼,并平均分配给每一位教职工,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一样,每人分得四五斤。一年分鱼四五次,都是免费的,一分钱都不用交的。

  自从高校规模扩大之后,学校人数逐年剧增,座座高楼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拔地而起,这当然是个好事。然而学校的生活用水与日俱增,排污就成了问题了。没办法,各栋大楼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湖。日积月累,导致校内“相思湖”的淤污越来越厚,水越来越浅、越来越黑、越来越臭,鱼虾不能活、师生掩鼻过。如此情形持续了十多年,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于是,学校师生强烈呼吁治理“相思湖”,要还原她纯洁的旧貌、以还原学校昔日美丽的风光。广西民院校园风景之所以“艳冠群芳”,主要是由“相思湖”支撑的,她一旦窝囊邋遢,校园就风光不再了,这是民大人的共识。

  多年以来,学校每年的“职代会”或“教代会”,治理“相思湖”的提案总是少不了的。于是,学校逐年重视和加大治理的力度,立课题、拨经费、到处寻方求计。种荷花、植水草、养浮萍、泵空气、洒药水、填新泥、注清水,几乎使尽各招,终是其效甚微。

  校内“相思湖”难以治理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原始的从“天雹水库”流经校园的小河,被新开的“罗文大道”和“相思湖北路”两条大公路给截断了。没有活水的补充和冲刷,这个“相思湖”就变成一潭死水,怎能不臭呢?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源头活水,这个湖要想恢复到原来的清澈程度是困难的。  2016年,学校下大决心意欲根治“相思湖”之污,在最大的排污口建设了污水处理厂。2017年9月学校又采用了“浮岛种植法”,在这个“相思湖”的环湖沿岸水面,种植一圈1米多宽的水生植物绿化带。这些水生植物有“粉花美人蕉”、“梭鱼草”、“再力花”等,这些“挺水植物”具有强大的吸收肥料的能力。通过这两项主要措施,明显地改良了校内“相思湖”的水质。经过近一年的有效治理,校内“相思湖”的水渐渐地由黑变蓝;由蓝变绿;由绿变清。湖水不再发臭了。今年元月以来,环湖的水边绿化带长势蓬勃,“美人蕉”竞将开花,“梭鱼草”密密匝匝,一片墨绿。在春阳的晖映下,景色煞是迷人。于是环湖上行人不绝,有摄影的;有画画的;有散步赏景的;有扶老携幼戏嬉的。还有静坐湖边花荫之下攻读的;隐身竹林练声练琴练笛子的。试想,倘若湖水还在发臭,人们还能在那儿深呼吸练吐纳、练肺活力吗?还能在那久坐用功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人们能如此地亲近相思湖,是因为她不再窝囊和邋遢,她的身体正在散发着迷人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