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山上散文(4)

时间:2021-08-31

  山上有记忆,记忆中有欢乐。

  露营自有后来人。预约的七八个临海当地人,也分两部汽车赶来助阵,向“牛人”活动输送了新的血液。不仅兴旺了人气,营造了野炊的氛围,热闹不少,而且尽显青春活力,激情洋溢,备受感染,特别是几位美丽能干的“厨娘”,随夫携子而来的,纷纷施展手艺,切菜的切菜,切肉的切肉,切糕的切糕,坚守在灶台上。未等第一锅炒的年糕出锅,就准备好炒第二锅,作为我们的晚餐。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看着她们下在灶台上的真功夫,毫不拘束,大大方方的娴熟动作,肯定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平时在家时练就的一身厨艺领本,而绝不是“临时抱佛脚”,匆忙应付上阵。

  紧接着,30多人挤进2间四脚帐篷里,不论是炒年糕的主食,还是骨头、豆腐、鸡爪的美味佳肴,以及花生、玉米等零食,实行按需分配,人人有份,不够自拿,一起分享快乐晚餐。透过电灯光亮,真乃“偷得浮生半日闲”。几位男士喝上了几口小酒,手上剥着花生,吐着仙气,谈笑风生,快活得像神仙;几位女士倒上雪碧、可乐,嘴上啃着鸡爪,叽叽喳喳,闲话西游,脸上乐开了花,高心得像可乐;几位贪玩的小孩子,脚上功夫真不错,吃饱喝足后,开始逗着小狗狗,东跑跑西跑跑,逍遥自在……

  惬意的时光,欢乐的场景。无关浪漫风月,不管今朝何夕;无论高矮胖瘦,还是男女老幼。就这样,聚到一块总是一种缘分。一群“牛人”相聚着、融合着、互动着、交流着、分享着,人人把笑意写在脸上,快乐着我的快乐,印象无比深刻,但最终无不凝固成一丝丝淡淡的记忆,永藏心中。

  山上有仙境,仙境中有人间。

  当我独自一人,悄然走出四脚帐篷,本想欣赏夜景,但发觉眼前一片朦胧,风大雾大还很冷。夜的漆黑、浓雾的白茫茫、灯火的光环,将静态或动态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多种环境因素交织在一起。于是,只能透过黑夜、雾海,先仰望近在咫尺的大风车,发现风车叶子不是在旋转,而是在飘动。再看看帐篷内外的人们,像修练轻功、得道成仙似的,正在腾云驾雾,慢悠悠地在云中飞。又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天啊,仅仅不到10分钟时间,竟积起了一层厚厚的露水,带着冰冷的水分子,分明感受到水珠顺着头发往下滳。

  隐约中,一种误闯仙境奇怪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就是传说中所谓的人间仙境吧!其实,大地在动,雾海在动,人也在动,但当人处在浓雾弥漫时,依托云海翻滚的动态环境条件,在看不到脚下踩着土地、只看到人站上云端、感觉不出地球转动的情况下,一切动态物质和生命运动,只要处于动感状态,往往容易令人产生错觉幻想。并通过动态视觉神经感官和世界上真的有神仙存在的迷信心理作用,误以为动态的物质就离开了地球的引力,除了自己看不到自己以外,人家都站上云端飞的假象。

  尽管刚刚告别夏季,进入初秋季节,秋风瑟瑟,但江南的气候,依然停留在炎热的夏天,白天气温仍高达36℃,人们穿短袖汗衫都还嫌热。可山下与山上,温差实在是太大了,大到难以置信,令人受不了的地步。一到夜里,晴朗天气可能还好些,特别是多雾阴雨天气,气温狂下急降,一下子夏日却变成寒冬,降至七八摄氏度。就在露营的那天,我穿着短袖、吹着汽车上制冷的空调上山,但到了黄昏,加了件较厚的双层外套,我还是明显觉得太冷了。

  今夜无眠,注定冬天。山上的夜晚,出奇的冷,秋风夹带着朦胧的烟雨,寒潮十足,寒气逼人。我去附近随便走走,用羡慕的眼光,真实的感受,看到游人明智地携带冬衣,身穿连衣帽的大衣、棉袄、羽绒服,一个个从我身旁经过时,后悔自己没有带冬装,对活动的友情提示领会不透,真是应验了那句俗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有点忧心忡忡,以走动增加运动量来取暖,不停地东转转西看看,转着转着,看着看着,可时间不等人,担心自己来时匆忙,估计不足,忘记了带冬衣和被子,晚上怎么熬呀?

  吉人自有天相。我没有别的选择,或许就是最好的选择。好在“牛人”活动群体里,有位叫“柯老大”的人向我伸出了援手,主动接纳了我,说把我安排在和他一起住。这简直是雪中送炭,令人感动。他一个人自带一顶帐篷,备了三条被子,一一派上用场。其中一条当垫被,铺在帐篷里的防潮垫上,作为两人共享。一条丢给我,说晚上天气太冷了,你拿去盖,另一条则留给他自己。还把帐篷搭在四脚帐篷下,使小帐篷的篷布直接接触不到露水,增强防寒性。这才让我度过了安稳的一夜,尝到了露营别样的滋味,苦乐自知。

  给你一日,还我一年。富有灵气的括苍山,以其特定的气象条件,就把一年的时间成为一日的精华浓缩,太神奇了。我们身临仙境,体会最真,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在云海茫茫的生活环境中度过一日,却领略到一年四季的自然气候,意味着尝遍了春夏秋冬的滋味,仿佛做了回活神仙,使人感慨万千,称奇惊叹。当我告别“仙境”,重返人间,透过一张张真情的面孔,早已见证了握手、微笑、交流、友谊的力量,一种被关怀的温度、热度、大度和厚重,正传感至心灵深处,令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