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山上散文(3)

时间:2021-08-31

  山上有风场,风场中有营地。

  括苍山顶上,建有全国“四大风电场”之一,总装机容量32.4兆瓦,年发电量约45000万千瓦时。括苍山风电场,54台45米高度风力发机组的大风车,分布矗立于三个风场,蔚为壮观。并因相对海拔高度居世界风电场而闻名。这给晨看日出、雾观云海、夜数星星、雨览白线的括苍山,又增添了一大高新科技的亮点景观,将天文奇观、大自然无穷奥妙与现代文明的景色组合起来,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构成了美妙多彩的巨幅画卷。其中,风场的一小块,就属于我们的临时营地。

  不一会儿,雨停了,雾也渐渐散去。毕竟,阴天的太阳像小媳妇见公婆似的,羞涩地躲进厚厚的云层里,不好意思露个笑脸。我们管不了那么多,考虑的头等大事是,一班人在山上露营的问题。怎样安营扎寨,解决吃喝拉撒睡呢?接下来,心中早已有数的那位“老驴”,首先抢占优势的地理位置,完成了对营地的选址,看准了离曙光碑东北面附近,大约垂直落差三五十米处,一块南北走向的长方形空地,作为野炊露营的场地。于是,招呼大家“快到这边来”,一辆接一辆汽车的车队,一呼百应,紧跟而来,依次排列,各自停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营地现场,“牛人”们集结于风场的一台发电的大风车底下,开始紧张作业,自由劳动,能者多劳,晃动着忙碌的身影。各自手上的活计,无论重活、累活、脏活,还是巧活、技术活,一刻也停不下来,大干快上。而此时,不停旋转的风车叶,就是我们最富有感染力的参照物,分分秒秒在继续。不过,我是“赶鸭子上架头一回”,第一次参加露营活动,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搭帐篷,户外露宿这些学问,只能跟着人家依样画葫芦,做做样子,打打下手。但大伙儿谁都不好意思偷懒,人人自告奋勇,自觉自愿投入营地建设,能干啥就干啥,愿出力就出力,力所能及。有的挥动锄头,清理场地;有的搬来石块,垒砌锅灶;有的买柴爿,捡柴火;有的铺床板,调试发电机,搭帐篷等等。

  众人拾柴火焰高。本着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绝活出绝活,大伙儿齐上阵,忙这忙那,忙个不停,好像都有使不完劲,忙得不亦乐乎。从阴天一直忙到浓雾又起,从晴天一直忙到朦胧烟雨,从白昼一直忙到黑夜,连续忙活了三个多小时。就算在平时,忙到这个时候,也该是暮色笼罩的傍晚。

  也许,忙碌容易使人忘却疲惫,消除苦闷,吿别烦恼,增添乐趣,即便是劳动强度大一些,再辛苦一点,甚至付出汗水白忙碌,照样毫无怨言,累并快乐着;也许,忙碌再能得到高颜值的回报,释怀压力,放飞心情,收获意外的惊喜;也许,忙碌再能证明一种能力的发挥效果,往往体现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

  更何况,户外活动的忙碌,极具新鲜感、诱惑力和吸引力。既丰富业余爱好,培养生活情趣,又亲近大自然,锻炼自我,陶冶情操,美丽心情。尽管我们不是专业游人,只是临时性组合的贪玩群体,但真正动起手来,一点也不比专业游人逊色,干得活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不信你瞧瞧:

  帐篷,有橙色的、迷彩的、蓝色的、姜红色的、军绿色的等,一顶一顶搭建,总共搭了12顶,整齐排列开来,把卫生糟糕、牛粪堆积的营地,拼凑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装点得五颜六色,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电灯,让自发的电转化为光能,犹如一颗发光的“夜明珠”,完全替代了星星点灯,在浓雾、烟雨朦胧的黑夜里闪亮,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把营地照得的一片通明,还能“招凤引蝶”,引来一拨又一拨游人的好奇心,到此探访。“老驴”说,本想弄个篝火狂欢活动的,但天气不好就免了;锅灶,二眼简陋的野炊土灶,还真象模象样。不管燃烧的还是刚添进去的柴爿,熊熊的烈火在灶堂里尽情燃烧。火焰,在柴爿的缝隙间穿梭。火苗舔着行军锅的锅底,经三个小时的炖煮,香气四溢,终于把骨头、鸡爪、豆腐拼锅炖得烂熟,把花生、玉米、土豆、芋头、红薯一整锅煮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