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 写给我的母亲(2)

时间:2021-08-31

  附:贾平凹介绍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经历

  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居住陕西省西安市。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新时期伊始,文学界普遍还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抚摸伤痛、控诉罪恶时,贾平凹却以一个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发现了爱和美。他的《满月儿》、《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动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评论界的注意。

  1982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继《山地笔记》之后,贾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争鸣,1984年关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评论界的积极反响。

  1985年是贾平凹创作颇丰的一年。同时,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也使文艺研究的观念热、方法热渐成高潮。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输入与引鉴,各种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都促进了研究理论方法的更新、主体思维空间的开阔。

  19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废都》创作完成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基于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小说作品。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

  2013年中德作家论坛开启首日,贾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贾平凹说,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

  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

  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表彰其在推动当代汉语文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写母亲的名家短篇散文

2.初中 抒情散文我的母亲

3.有关母亲节的诗散文

4.母亲节散文 感动

5.忆母亲 散文

6.记在母亲节散文初中

7.有关母亲节的散文

8.母亲节 散文

9.感谢母亲散文

10.写母亲的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