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寂静的热土散文(3)

时间:2021-08-31

  三、信众之音

  佛教曾在中华大地盛行。历史上,唐朝以来,曾有几个朝代尊奉佛教为国教,从皇族直到平头百姓,顶礼于佛教之中。佛教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清朝顺治入关以后,满族人从崇尚萨满教中解脱出来,在皇族带领下,尊奉佛教。信佛之念在官宦中流行,广布于黎民百姓之中。据讲,拉林地区的农村,尤其那些京都移民子孙崇信佛事,香火尤其旺盛、不断,具有很强的群众性。这大半就是这块雄厚的信仰土壤才产生出世界级的佛教领袖和名僧。

  我和两位友人坐在果杰法师的佛堂两侧沙发上。那里佛语赠词、楹联、祝语随处皆是。“办公桌”上堆满了佛经和报纸。我们谈论佛事、佛理约近两个小时。其间,不时有居士、和尚进来“请示报告”。所有进该堂之人都行三拜礼,虔诚至致,以叩头为礼节,为骄傲。其中有两位居士是“请示”皈依佛界新众的安排和举行仪式的时间。果杰说,三、五天即有一些人皈依,多则十几人,少则一、二人,信众越来越多。我们3个人为之一惊。这小小佛堂,竟然是皈依之人脱离凡俗,迈入佛槛之处。

  华藏寺大殿正在建设。为了不影响佛事,果杰师傅在院内后山门前道南侧设请观音菩萨、韦驮尊像,分设两个道场,供四众信徒焚香礼拜。我们活动在寺内二、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两处道场香火不断,少则三、五成群,多则10人有余。他们自己焚香,自己祈祷,自己来,自己走。似乎这里是他们做佛事的舞台和承载体。

  新华藏寺的位置原来是一片洼地。奠基典礼之后,果杰率领众信徒在青天之下,白手起家,办了3件事。首先是修建寺院内的环境,平整院庭;其次是修建可防地震近千延长米的围墙;再次是建起近千延长米的两栋临时性砖木结构的平房。他们依靠信众的各种力量,果杰以身作则,顶烈日,冒严寒,废寝忘食地从50里以外的河边拉沙子,硬是办好了这3件大事。寺院地面高于周围半米有余,环殿的院内环路平整地依次展开,临建的佛堂和用房座落在西北方向。寺院格局已形成组团式建筑群。

  这些永久性建筑和阶段性建筑需要规划、设计,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人流、物流、车流都需要管理,寺院需要付出多大力量!如果计算投入,围墙以每延长米420元计,投入量当在40万元以上;砖木结构平房以成本价每平方米600元计,投入近60万元。围墙、平房两项合计投入需要100万元!这是永远不能回避的数字。钱从何来?他们“汇水行舟”,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在大德法师之中,护法居士之间化缘,在八方同胞、海外侨胞支持之下展开,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竟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华藏寺的初创。

  佛教祭祀、庆典活动很多。每个活动都是信众们聚会的时间,有些大的节日,以举行法会的形式进行。各地信男信女聚集于寺院,院内人满为患,以千人为单位统计,络绎不绝。此时的拉林地区,人流、车流、商品流出现一个高潮,蔚为盛事。

  华藏寺居士颇多,有农民、工人、企业家、教师、大夫,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个体劳动者;有文盲,也有学者,有五常县境的,也有哈尔滨、吉林、长春的,没有出身地位之分,没有文化层次之分,没有地域归属之分,在这里学佛理,做法事,净化人生,上报“四恩”,下化众生。华藏寺还特别倡导宣化上人提出的“不争、不贪、不自私、不求、不自利、不打妄语”的六大宗旨做为四众的修行过程、要求和目标。我们接触的居士,他们都很流畅地背诵出6句话。

  寺院规划是居士请人作的,很有规划思想,又很有北方的地域特色。我同行的同志中有位居士,她认真地介绍寺院的规划、建设,充满了北方人的浑厚和爽快。我们走在寺院环路上,她不时地介绍规划和设计中待建的几处大殿,介绍路旁树是某某居士奉敬移栽的,介绍某段是某某居士种植的,介绍她捐赠的几株景观树和一地花圃。是啊,风景树和近旁的垂柳相映,绿意盎然,透着强烈的生命气息,象征着力量和未来。树下花圃中的鲜花也是从哈尔滨移栽而来,正娇妍地开放,使生活更加充满了色彩,充满了情趣。

  我们离开华藏寺,果杰法师亲驾某单位赠送的越野小车相送。他身着袈裟,头戴宽沿草帽,目不斜视,眼望前方,似乎他主持的佛事就是车行之路,越来越长,越走越好,越来越有前途。

上一篇:糗样的散文 下一篇:海之恋的经典散文